银行员工“私售”的刑法适用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第一章“私售”的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 第15-26页 |
一、“私售”的含义 | 第15-17页 |
(一)一般意义上“私售”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银行员工“私售”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银行员工“私售”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17-19页 |
三、银行员工“私售”的种类 | 第19-23页 |
(一)按行为主体的职务分类 | 第19-20页 |
(二)按行为主体的人数多少分类 | 第20页 |
(三)按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分类 | 第20-21页 |
(四)按私售产品的种类分类 | 第21-23页 |
(五)按销售的场所分类 | 第23页 |
四、银行员工“私售”的特征 | 第23-26页 |
(一)行为的隐蔽性 | 第24页 |
(二)非法行为暴露的延迟性 | 第24页 |
(三)高额佣金对银行员工诱惑巨大 | 第24-25页 |
(四)风险和危害巨大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银行员工“私售”的构成要件 | 第26-38页 |
一、主体 | 第26-27页 |
二、主观方面 | 第27-30页 |
三、客体 | 第30-31页 |
四、客观方面 | 第31-38页 |
(一)危害行为 | 第31-32页 |
(二)行为的时间 | 第32-33页 |
(三)行为地点 | 第33页 |
(四)行为对象 | 第33-36页 |
(五)行为的危害结果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银行员工“私售”的司法适用问题 | 第38-49页 |
一、华夏银行濮某某私售案 | 第38-43页 |
(一)案情概况 | 第38-39页 |
(二)司法适用的判决结果 | 第39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二、工商银行邹某某私售案 | 第43-46页 |
(一)案情概况 | 第43-44页 |
(二)司法适用的判决结果 | 第44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三、平安银行陈某某私售案 | 第46-47页 |
(一)案情概况 | 第46页 |
(二)司法适用的判决结果 | 第46-47页 |
(三)罪名不同的原因 | 第47页 |
四、银行员工私售的民刑交叉问题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银行员工“私售”的立法建议和杜绝措施 | 第49-51页 |
一、通过司法解释明确银行员工“私售”是犯罪行为 | 第49页 |
二、银行加强内控 | 第49-50页 |
三、加强监管完善市场秩序 | 第50页 |
四、客户应当尽谨慎义务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