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一、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第7页
    二、竹林七贤研究现状第7-11页
        (一) 文献与文学研究第8页
        (二) 思想研究第8-9页
        (三) 文化研究第9-11页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1-13页
第一章 竹林七贤的相关历史事实和自我形象第13-26页
    第一节 “竹林七贤”的名称与竹林之游第13-17页
    第二节 竹林七贤的自我形象第17-26页
        一、阮籍至慎以全身第17-19页
        二、嵇康志隐以祸终第19-21页
        三、其他五人第21-26页
第二章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形成第26-43页
    第一节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初步形成第26-34页
        一、放达不羁第26-29页
        二、企慕隐逸第29-32页
        三、其他方面第32-34页
    第二节 竹林七贤声名变化情况第34-43页
        一、七贤事迹作为创作事典第34-37页
        二、评价竹林七贤的不同声音第37-43页
第三章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发展与丰富第43-56页
    第一节 竹林七贤文化角色的多样性第43-50页
        一、追求自然人生观第43-47页
        二、竹林七贤的多重角色第47-50页
    第二节 建构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社会文化因素第50-56页
        一、世家大族的认可第50-51页
        二、上层文士的塑造第51-54页
        三、时代风气、审美观念等其他原因第54-56页
第四章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影响第56-67页
    第一节 文人集团范式影响第56-59页
        一、数字化标榜和“志趣相投”的标准第56-57页
        二、文人集会第57-59页
    第二节 文化符号与遗迹第59-67页
        一、文化符号第60-62页
        二、相关遗迹分布情况及原因分析第62-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80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第80-82页
后记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寒山及其诗歌研究
下一篇:网络同人小说及其社会文化心理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