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1-14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火电厂热力系统计算理论 | 第16-28页 |
2.1 火电厂热力系统计算方法概述 | 第16-17页 |
2.2 矩阵法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表面式加热器 | 第17-18页 |
2.2.2 混合式加热器 | 第18-19页 |
2.3 热力系统的矩阵分析 | 第19-25页 |
2.3.1 定流量热平衡方程式的矩阵分析 | 第20-23页 |
2.3.2 定功率热平衡方程式的矩阵分析 | 第23-25页 |
2.4 热力循环的吸热方程 | 第25-26页 |
2.5 汽轮发电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公式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水和蒸汽性质的MATLAB程序编制 | 第28-36页 |
3.1 IAPWS-IF97公式的区域范围和2区的基本方程 | 第28-29页 |
3.2 2区的基本方程为g(p,T) | 第29-30页 |
3.3 IAPWS-IF97公式2区子区域的边界条件和反推方程 | 第30-35页 |
3.3.1 以p、h为自变量的反推方程T(p,h) | 第30-31页 |
3.3.2 以p、s为自变量的反推方程T(p,s) | 第31-32页 |
3.3.3 以h、s为自变量的反推方程p(h,s) | 第32-34页 |
3.3.4 以h、s为自变量的反推方程T(h,s)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汽轮机及其系统的变工况特性 | 第36-63页 |
4.1 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 | 第36-45页 |
4.1.1 级的变工况理论基础 | 第36-39页 |
4.1.2 调节级的变工况 | 第39-44页 |
4.1.3 中间级的变工况 | 第44页 |
4.1.4 末级的变工况 | 第44-45页 |
4.2 回热系统的变工况特性 | 第45-51页 |
4.2.1 回热加热器端差的变工况特性 | 第45-49页 |
4.2.2 回热加热器抽汽压损的变工况计算 | 第49-51页 |
4.3 给水泵的变工况特性 | 第51-55页 |
4.3.1 给水泵变工况时出口压力的计算 | 第51-52页 |
4.3.2 给水泵变工况的效率计算 | 第52-54页 |
4.3.3 给水在给水泵中的焓升 | 第54-55页 |
4.4 给水泵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 | 第55-56页 |
4.4.1 给水泵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计算 | 第55-56页 |
4.4.2 给水泵汽轮机的抽汽量计算 | 第56页 |
4.5 凝汽设备和冷却系统变工况的耦合计算 | 第56-62页 |
4.5.1 凝汽器的变工况特性 | 第57-58页 |
4.5.2 冷却塔的变工况特性 | 第58-59页 |
4.5.3 实例计算 | 第59-61页 |
4.5.4 凝汽器和冷却塔变工况的耦合计算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汽轮发电机组运行方式的优化 | 第63-69页 |
5.1 汽轮发电机组运行方式优化的计算目标和方法 | 第63-65页 |
5.1.1 计算目标 | 第63-64页 |
5.1.2 计算方法 | 第64-65页 |
5.2 实例计算 | 第65-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