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论文

论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认定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引言第14-17页
第一章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犯罪客体第17-21页
    第一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犯罪客体的学说之争第17-18页
        一、 操纵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第17-18页
        二、 学者争议焦点第18页
    第二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犯罪客体的认定第18-21页
        一、 证券、期货市场的竞争秩序第18-19页
        二、 投资人的合法利益第19-21页
第二章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犯罪客观方面第21-37页
    第一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第21-22页
        一、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行为类型第21页
        二、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情节要素第21-22页
        三、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素第22页
    第二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危害行为第22-34页
        一、 连续交易第22-26页
        二、 相对委托第26-27页
        三、 冲洗买卖第27-29页
        四、 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第29-34页
    第三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犯罪情节第34-37页
        一、 “情节严重”的认定第34-35页
        二、 “情节严重”的表现第35-37页
第三章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犯罪主体第37-41页
    第一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犯罪主体的身份认定第37-39页
        一、 法定主体第37页
        二、 学术争论第37-39页
    第二节 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的认定第39-41页
        一、 司法实践中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主体的形态第39页
        二、 区分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的标准第39-41页
第四章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犯罪主观方面第41-45页
    第一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主观故意第41-42页
        一、 行为人的认识因素及意志因素第41页
        二、 关于间接故意的学术之争第41-42页
    第二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犯罪目的的认定第42-45页
        一、 犯罪目的对于本罪定罪的影响第42-43页
        二、 特殊目的操纵行为主观方面的认定第43-45页
第五章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司法认定第45-48页
    第一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罪与非罪的界定第45页
        一、 罪与非罪的区分标准第45页
        二、 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第45页
    第二节 本罪与他罪的区分第45-48页
        一、 本罪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区分第45-47页
        二、 本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区分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幕交易罪研究
下一篇:受贿罪既遂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