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7页
引言第7-9页
一、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第9-14页
    (一)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第9-10页
    (二)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第10-11页
    (三)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范围第11-12页
    (四)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形式第12-13页
    (五)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效力第13页
    (六)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保障第13-14页
二、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分析第14-18页
    (一)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基础第14-15页
        1. 环境权理论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理基础第14页
        2. 环境正义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价值基础第14-15页
        3. 民主制度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政治基础第15页
    (二)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第15-18页
三、 域外相关国家立法介绍及启示第18-20页
    (一) 各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立法第18-19页
    (二) 域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的启示第19-20页
四、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缺陷分析第20-24页
    (一) 公众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权内容不具体第20页
    (二)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不全面第20-21页
    (三)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缺乏必要的环境信息支持第21-22页
    (四) 环境影响评价的听证制度设置不完善第22页
    (五)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第22-23页
    (六) 政府主导下的公众参与缺乏监督第23-24页
五、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第24-39页
    (一)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体法律制度第24-26页
        1. 宪法确立环境权第24-25页
        2. 立法明确公众参与的具体内容第25-26页
    (二)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法律制度第26-33页
        1.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第26-29页
        2.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第29-31页
            (1)完善听证制度发起人的相关规定第29-30页
            (2)优化听证会参与者第30-31页
        3.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设计第31-33页
            (1)公众参与时机的考量第31-32页
            (2)公众参与者的选定第32页
            (3)参与方式的选择第32-33页
    (三)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保障制度第33-35页
        1. 建立公众参与环评程序的政府问责制第33页
        2. 司法救济保障第33-35页
    (四)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其他方面第35-39页
        1. 发挥绿色 NGO 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第35-36页
            (1)绿色 NGO 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提供技术、资金的支持第35页
            (2)绿色 NGO 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提供法律帮助第35页
            (3)绿色 NGO 帮助公众掌握信息,有效地与政府、企业沟通第35-36页
            (4)绿色 NGO 宣传环保行动,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与社会对于环评的关注第36页
        2. 媒体驱动第36-37页
        3. “第三方”评级制度,制衡、监督政府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职责和行为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湘江衡阳段底泥吸附及释放Pb和Cd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