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现象及其应对--以公共政策为视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本文的主要观点 | 第11页 |
四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五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邻避现象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第一节 邻避现象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 第17-19页 |
一、邻避现象的概念 | 第17页 |
二、邻避现象的特征 | 第17-19页 |
三、邻避现象的类别 | 第19页 |
第二节 邻避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一 邻避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19-21页 |
二 邻避现象的一般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邻避现象案例介绍及分析 | 第23-31页 |
第一节 美国的案例 | 第24-27页 |
一 事件概况 | 第24-25页 |
二 选址失败的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中国国内邻避现象分析 | 第27-30页 |
一 北京垃圾焚烧项目事件概况 | 第27-29页 |
二 事件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节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邻避现象对现代公共政策的挑战 | 第31-48页 |
第一节 公共利益的界定及公共政策的价值属性的反思 | 第31-36页 |
一 邻避现象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 第31-33页 |
二 邻避现象中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 第33-36页 |
第二节 对环境政策的挑战——环境公平的思考 | 第36-40页 |
一 邻避现象与环境公平 | 第36-37页 |
二 我国环境公平的现状 | 第37-39页 |
三 国内外环境政策现状简述 | 第39-40页 |
四 结论 | 第40页 |
第三节 邻避现象对政策制定模式转变的要求 | 第40-44页 |
一 传统政策制定模式 | 第40-41页 |
二 现代政策制定模式 | 第41-44页 |
第四节 公共政策自身负外部性的克服 | 第44-45页 |
第五节 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利益博弈 | 第45-48页 |
一 环境政策执行异化 | 第46-47页 |
二 对地方环境资源的保护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我国应对邻避现象的政策途径 | 第48-56页 |
第一节 央地环境政策统一和规划政策的规范化 | 第49-51页 |
一 央地环境政策的统一 | 第49-51页 |
二 规划政策的规范化 | 第51页 |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建设 | 第51-53页 |
第三节 公民参与机制建设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完善环境损害补偿机制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