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金融衍生品在破产法上的“特殊待遇”之必要性分析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对金融衍生品实行“特殊待遇”的传统观点分析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对金融衍生品实行“特殊待遇”之必要性质疑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对金融衍生品实行“特殊待遇”的必要性之再分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金融衍生品在破产法上的“特殊待遇”之基本问题概述 | 第18-23页 |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在《破产法》上的“特殊制度”之特征 | 第18-21页 |
一、须为合格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 第18-19页 |
二、符合场外衍生品交易规定 | 第19-21页 |
三、符合相关破产事件的规定 | 第21页 |
第二节 对金融衍生品实行“特殊待遇”之本文界定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金融衍生品在美国破产法上的“特殊待遇”之研究 | 第23-35页 |
第一节 实行“特殊待遇”的金融衍生品范围 | 第23-27页 |
一、实行“特殊待遇”的金融衍生品范围之界定 | 第24-27页 |
二、对金融衍生品在美国破产法上的“特殊待遇”范围之评析 | 第27页 |
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交易方在美国破产法上的“特殊待遇” | 第27-35页 |
一、提前终止条款(early termination)——豁免于“自动中止”(automaticstay) | 第28-31页 |
二、终止净额结算制度(netting by close‐out)——对“单一协议”(a singleagreement)的要求 | 第31-35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法律与金融衍生品“特殊待遇”的冲突与梳理 | 第35-47页 |
第一节 在我国《破产法》上的冲突与梳理 | 第35-40页 |
一、与我国《破产法》的冲突 | 第35-37页 |
二、对金融衍生品在中国破产法上“特殊制度”之现状梳理 | 第37-40页 |
第二节 ISDA 在中国的援引效力 | 第40-44页 |
一、ISDA 的概述 | 第40-41页 |
二、ISDA 的相关条款与我国法律的冲突 | 第41-43页 |
三、ISDA 在中国的援引效力 | 第43-44页 |
第三节 2009 年版《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的规定 | 第44-47页 |
一、2009 年版《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相关制度的梳理 | 第44-46页 |
二、2009 年版《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的效力分析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金融衍生品在破产法上的“特殊待遇”之本土化研究 | 第47-58页 |
第一节 “特殊待遇”在中国现行法律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47-50页 |
一、从合同法原理的角度分析 | 第47-48页 |
二、从破产法的相关原理角度分析 | 第48页 |
三、从双方利益的角度分析 | 第48-49页 |
四、从立法价值角度分析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我国对衍生品实施“特殊待遇”立法的路径分析 | 第50-53页 |
一、受保护的范围之界定 | 第50-51页 |
二、立法模式选择问题 | 第51-52页 |
三、立法模式的评析 | 第52-53页 |
第三节 “特殊待遇”在中国的具体实施 | 第53-58页 |
一、“特殊制度”的功能定位 | 第53-54页 |
二、终止权的相关问题讨论 | 第54-55页 |
三、“单一协议”的引入 | 第55-56页 |
四、终止净额结算与抵销权的融合 | 第56-57页 |
五、终止净额结算的计算方法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