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的来源以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论文写作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2页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一、实践哲学的理论来源 | 第14-19页 |
(一)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 第14-16页 |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大利的传播 | 第16-19页 |
二、葛兰西实践哲学的理论要旨 | 第19-26页 |
(一)实践哲学的理论立场 | 第19-22页 |
(二)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 | 第22-26页 |
三、实践哲学的历史主体:知识分子 | 第26-31页 |
(一)知识分子的内涵和特点 | 第26-27页 |
(二)传统的知识分子和有机的知识分子 | 第27-29页 |
(三)有机知识分子的再生产 | 第29-30页 |
(四)知识分子与群众的有机统一 | 第30-31页 |
四、实践哲学的实现方式:文化领导权 | 第31-39页 |
(一)文化和领导权的涵义 | 第31-32页 |
(二)文化领导权的实施场所:市民社会 | 第32-34页 |
(三)文化领导权的获取方式:阵地战 | 第34-35页 |
(四)文化领导权的组织和传播者:有机知识分子 | 第35-37页 |
(五)文化领导权的作用: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依据 | 第37-39页 |
五、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影响 | 第39-45页 |
(一)实践哲学对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影响 | 第39-41页 |
(二)葛兰西实践哲学对阿尔都塞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三)葛兰西实践哲学对欧洲共产主义的影响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