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距离协同模型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度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2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 1.3 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2.1 区域协同发展理论 | 第13-16页 |
| 2.2 区域发展战略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 2.3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状况分析 | 第21-43页 |
| 3.1 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 3.2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状况 | 第24-32页 |
| 3.3 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的对比分析 | 第32-40页 |
| 3.4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40-43页 |
| 第四章 京津冀区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 第43-51页 |
| 4.1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内涵及目标 | 第43-44页 |
| 4.2 京津冀区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7页 |
| 4.3 京津冀区域协同度评价方法 | 第47-51页 |
| 第五章 京津冀区域协同度评价分析 | 第51-65页 |
| 5.1 经济协同度评价分析 | 第51-54页 |
| 5.2 社会协同度评价分析 | 第54-57页 |
| 5.3 生态协同度评价分析 | 第57-60页 |
| 5.4 综合协同度评价分析 | 第60-6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