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2-13页 |
| 前言 | 第13-14页 |
| 第一部分 肿瘤PET分子探针3-O-(2-[~(18)F]氟乙基)-L-多巴的合成及初步生物学评价 | 第14-2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 1.1 主要仪器与装置 | 第15页 |
| 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15页 |
| 1.3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 1.4 实验条件 | 第15-16页 |
| 1.4.1 HPLC色谱条件 | 第15-16页 |
| 1.4.2 ~1HNMR条件 | 第16页 |
| 1.5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 1.5.1 前体化合物合成 | 第16-17页 |
| 1.5.2 [~(18)F]FEDOPA的放射化学合成 | 第17页 |
| 1.5.3 质量控制及体外稳定性检测 | 第17页 |
| 1.5.4 体内生物分布 | 第17-18页 |
| 1.5.5 肿瘤模型制备 | 第18页 |
| 1.5.6 PET/CT显像 | 第18页 |
| 1.6 统计学方法 | 第18-19页 |
| 2 结果 | 第19-24页 |
| 2.1 化学合成 | 第19页 |
| 2.2 [~(18)F]FEDOPA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 第19-20页 |
| 2.3 体内生物分布 | 第20-21页 |
| 2.4 PET/CT显像 | 第21-24页 |
| 3 讨论 | 第24-26页 |
| 4 结论 | 第26-27页 |
| 第二部分 N-~(18)F-氟代脱氧糖胺类PET分子探针[~(18)F]FDGly-NH-Phe的制备及体内代谢分析 | 第27-3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 1.1 主要仪器与装置 | 第28页 |
| 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 1.3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 1.4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 1.4.1 [~(18)F]FDGly-NH-Phe的合成 | 第28-29页 |
| 1.4.2 参比化合物[~(19)F]FDGly-NH-Phe的合成与结构鉴定 | 第29页 |
| 1.4.3 质量控制 | 第29页 |
| 1.4.4 肿瘤模型制备 | 第29-30页 |
| 1.4.5 体内代谢分析 | 第30-31页 |
| 2 结果 | 第31-35页 |
| 2.1 [~(19)F]FDGly-NH-Phe的合成 | 第31-33页 |
| 2.2 [~(18)F]FDGly-NH-Phe的合成与鉴定 | 第33页 |
| 2.3 [~(18)F]FDGly-NH-Phe的体内代谢分析 | 第33-35页 |
| 3 讨论 | 第35-37页 |
| 4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综述 | 第41-55页 |
| 1 引言 | 第41-42页 |
| 2 酪氨酸 | 第42-45页 |
| 2.1 [~(18)F]FET | 第42-43页 |
| 2.2 [~(18)F]FMT | 第43-44页 |
| 2.3 [~(18)F]FPT | 第44-45页 |
| 3 苯丙氨酸 | 第45-46页 |
| 3.1 [~(18)F]FPA | 第45页 |
| 3.2 [~(18)F]FDOPA | 第45-46页 |
| 3.3 [~(18)F]OMFD | 第46页 |
| 4 色氨酸 | 第46-47页 |
| 5 结语与展望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56-58页 |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