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运动模糊核估计 | 第9-10页 |
1.2.2 盲去模糊 | 第10-11页 |
1.2.3 振铃效应抑制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2页 |
1.3.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丰富边缘区域的运动模糊复原算法 | 第14-38页 |
2.1 图像降质模型 | 第14-15页 |
2.2 经典模糊核估计方法 | 第15-16页 |
2.2.1 基于边缘信息的模糊核估计 | 第15-16页 |
2.2.2 基于图像边缘过滤的模糊核估计方法 | 第16页 |
2.3 基于丰富边缘区域提取的模糊图像复原 | 第16-24页 |
2.3.1 灰度共生矩阵 | 第17-18页 |
2.3.2 丰富边缘指数 | 第18-21页 |
2.3.3 丰富边缘区域选取 | 第21-22页 |
2.3.4 局部区域模糊核估计 | 第22-24页 |
2.4 图像质量评估方法 | 第24-26页 |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2.5.1 丰富边缘区域提取 | 第26-27页 |
2.5.2 复原结果视觉对比 | 第27-29页 |
2.5.3 复原结果客观评价 | 第29-30页 |
2.5.4 丰富边缘区域的大小对复原结果的影响 | 第30-32页 |
2.5.5 本章方法与其他方法复原结果比较 | 第32-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基于正弦函数积分的掩模过滤振铃消除算法 | 第38-54页 |
3.1 振铃效应 | 第38-39页 |
3.1.1 振铃效应简介 | 第38页 |
3.1.2 振铃效应产生原因 | 第38-39页 |
3.2 传统的振铃效应抑制方法 | 第39-41页 |
3.2.1 边界扩展法 | 第40页 |
3.2.2 最优窗法 | 第40-41页 |
3.3 基于正弦积分的振铃效应抑制方法 | 第41-49页 |
3.3.1 图像延展 | 第42-44页 |
3.3.2 单向过渡区域 | 第44-46页 |
3.3.3 双向过渡区域 | 第46-48页 |
3.3.4 延展图像合成与图像复原 | 第48-49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3.4.1 待处理的模糊图像 | 第49页 |
3.4.2 去除振铃效应的视觉效果 | 第49-51页 |
3.4.3 复原质量评价 | 第51-52页 |
3.4.4 复原时间比较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4.1 总结 | 第54-55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