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南土《诗经·国风》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1-21页 |
| (一)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1-13页 |
| (二) 研究史回顾 | 第13-20页 |
| (三) 研究重、难点 | 第20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一、周代南土地域文化生态 | 第21-30页 |
| (一) 周代四土政治地理格局 | 第21-22页 |
| (二) 周代南土范围厘定 | 第22-25页 |
| (三) 南土《国风》勾稽 | 第25-30页 |
| 二、二《南》地域文化要素探析 | 第30-61页 |
| (一) 二《南》释名与地域考论 | 第30-38页 |
| 1. 二《南》释义诸说考论 | 第30-34页 |
| 2. 二《南》地域诸说考论 | 第34-38页 |
| (二) 二《南》周代礼乐南化 | 第38-49页 |
| 1. 周礼南化与诗教功能 | 第39-42页 |
| 2. 庙见成妇礼与婚恋诗 | 第42-47页 |
| 3. 宗庙祭祖与祀事诗 | 第47-49页 |
| (三) 二《南》南方文化溯源 | 第49-61页 |
| 1. 对偶婚制在婚恋诗中的遗留 | 第50-52页 |
| 2. 以情为介质的楚族群祭祀诗 | 第52-54页 |
| 3. 原始宗教巫祭遗存与咒誓诗 | 第54-57页 |
| 4. 复合文化下的图腾崇拜意识 | 第57-61页 |
| 三、《陈风》地域文化要素探析 | 第61-76页 |
| (一) 陈国历史沿革与地域文化源流 | 第61-62页 |
| (二) 东夷部族文化在《陈风》的遗留 | 第62-67页 |
| 1. 日神崇拜影响下的东门诗 | 第63-65页 |
| 2. 鸟崇拜影响下的羽舞祀高禖诗 | 第65-67页 |
| (三) 周代礼乐文化对《陈风》的浸润 | 第67-71页 |
| 1. 贵族等级内婚制的礼制认同 | 第67-70页 |
| 2. 慕悦以礼节情的抒情克制 | 第70-71页 |
| (四) 楚地巫祭文化对《陈风》的影响 | 第71-76页 |
| 1. 恋歌的巫化色彩 | 第72-73页 |
| 2. 祭祀诗的人神苦恋模式 | 第73-76页 |
| 四、南土《国风》地域文化风格 | 第76-82页 |
| (一) 率性任情、敦厚克制的情感特征 | 第76-78页 |
| (二) 清越婉转、舒徐有致的语言特征 | 第78-80页 |
| (三) 情境相谐、南国兴象的艺术特征 | 第80-82页 |
| 结语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附录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2-9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