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实验室诊断论文--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论文

血栓弹力图形与凝血过程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第13-14页
    1.3 血栓与凝血检测仪器第14-17页
        1.3.1 自动血凝分析仪第14-15页
        1.3.2 血栓弹力测量仪第15-17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7-18页
    1.5 论文结构安排第18-21页
2 血凝机理及血栓弹力图仪相关介绍第21-33页
    2.1 血凝机理第21-22页
        2.1.1 血液凝固第21页
        2.1.2 纤维蛋白的溶解第21-22页
    2.2 血栓弹力图仪第22-31页
        2.2.1 TEG测量原理介绍第22-23页
        2.2.2 TEG曲线参数第23-28页
        2.2.3 TEG诊断流程第28-30页
        2.2.4 血栓弹力图的用途及特点第30-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血栓弹力图凝固过程的频域参数研究第33-47页
    3.1 血栓弹力图采集信号的特点及原理第33-35页
        3.1.1 血液弹性测量原理第33-34页
        3.1.2 血栓弹力图信号特点第34-35页
    3.2 频域分析方法第35-38页
        3.2.1 时域与频域第35-36页
        3.2.2 信号的频域分析第36-37页
        3.2.3 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第37-38页
    3.3 血栓弹力图频域参数的提出第38-41页
        3.3.1 血栓弹力图信号的频谱图第38-39页
        3.3.2 不同凝固状态下的频谱图第39-40页
        3.3.3 频域参数的提出第40-41页
    3.4 频域参数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第41-45页
        3.4.1 凝固过程主要的临床参数介绍第41页
        3.4.2 血栓弹力图实验介绍第41-43页
        3.4.3 频谱最大幅值Fm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第43-44页
        3.4.4 频带宽Δf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第44-45页
    3.5 血液凝固因子的提出第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频域参数的评价和正常范围的确定第47-53页
    4.1 频谱参数Fm和Δf正常范围值的确定第47-50页
    4.2 血液凝固因子BCI正常范围值的确定第50-52页
    4.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5 血栓弹力图纤溶过程的研究第53-57页
    5.1 纤溶过程现有评价参数体系第53-55页
        5.1.1 纤溶过程的描述参数第53页
        5.1.2 纤溶参数的特征第53-55页
    5.2 血块保持时间参数的提出第55-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6 血块保持时间(CRT)的评估第57-61页
    6.1 CRT实验测定第57页
    6.2 正常与纤溶样本的CRT分布第57-58页
    6.3 CRT正常范围的确定第58-59页
    6.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7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7.1 工作总结第61页
    7.2 展望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龄长期鼻饲患者胃食管反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下一篇:喉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