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N的负载均衡路由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网络拓扑发现 | 第12-13页 |
1.2.2 网络负载均衡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1.3.1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本论文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体系架构与相关技术 | 第16-23页 |
2.1 SDN架构 | 第16-17页 |
2.2 OpenFlow技术 | 第17-19页 |
2.2.1 OpenFlow基本组件 | 第17页 |
2.2.2 OpenFlow消息类型 | 第17-18页 |
2.2.3 OpenFlow通信流程 | 第18-19页 |
2.3 数据中心网络 | 第19-20页 |
2.3.1 数据中心网络拓扑 | 第19页 |
2.3.2 Fat-Tree拓扑结构 | 第19-20页 |
2.4 Mininet仿真平台 | 第20-22页 |
2.4.1 Mininet概述 | 第20页 |
2.4.2 Mininet参数化拓扑 | 第20页 |
2.4.3 Mininet自定义拓扑 | 第20-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改进的LLDP拓扑发现机制 | 第23-36页 |
3.1 LLDP链路层发现协议简介 | 第23-24页 |
3.1.1 LLDP定义 | 第23页 |
3.1.2 LLDP帧格式 | 第23-24页 |
3.1.3 LLDP工作方式 | 第24页 |
3.2 LLDP拓扑发现机制概述 | 第24-26页 |
3.2.1 机制描述 | 第24-25页 |
3.2.2 场景示例 | 第25-26页 |
3.2.3 性能评估 | 第26页 |
3.3 LLDP拓扑发现机制改进 | 第26-29页 |
3.3.1 改进思路 | 第26-27页 |
3.3.2 具体改进与实现流程 | 第27-28页 |
3.3.3 性能的理论分析 | 第28-29页 |
3.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29-35页 |
3.4.1 实验环境 | 第29-32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DLLB动态链路负载均衡路由算法 | 第36-51页 |
4.1 基于SDN的动态链路负载均衡概述 | 第36页 |
4.2 一种新的DLLB动态链路负载均衡路由算法 | 第36-45页 |
4.2.1 路径初始化阶段 | 第36-39页 |
4.2.2 动态路径优化阶段 | 第39-44页 |
4.2.3 优先级约束的流表更新策略 | 第44-45页 |
4.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4.3.1 实验环境设置 | 第45页 |
4.3.2 负载均衡性能指标 | 第45-46页 |
4.3.3 实验拓扑示例 | 第46-47页 |
4.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多路径负载均衡路由算法的扩展研究 | 第51-60页 |
5.1 多路径负载均衡路由算法概述 | 第51-52页 |
5.2 线性规划求解多重最优解方法 | 第52-55页 |
5.3 重路由流量变化量计算方法 | 第55-57页 |
5.4 最小化重路由流量变化方法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