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童微地形上优势树种的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早期建立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6页 |
1 微地形的分类 | 第12-13页 |
2 地形上的植被格局及其成因 | 第13页 |
3 幼苗建立阶段的影响因子及其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4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6-24页 |
1 研究地概况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24页 |
·种子的基本参数和萌发特性 | 第17-19页 |
·种子的采集和遴选 | 第17页 |
·种子的大小和干重 | 第17页 |
·种子的含水量 | 第17-18页 |
·种子室内萌发率 | 第18页 |
·种子活力检测 | 第18-19页 |
·基于微地形的种子直播实验 | 第19-22页 |
·样地设置和群落概况 | 第19-21页 |
·种子直播方法 | 第21页 |
·幼苗调查方法 | 第21-22页 |
·微地形的环境因子测定 | 第22-23页 |
·土壤含水量 | 第22页 |
·光照环境 | 第22-23页 |
·土壤侵蚀 | 第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种子的基本参数和萌发特性 | 第24-28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种子的基本参数 | 第24页 |
·种子的萌发特性 | 第24-26页 |
·萌发率、出苗率和萌发时间 | 第24-25页 |
·种子萌发格局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28页 |
·种子大小与萌发时间、萌发率的关系 | 第26页 |
·种子的萌发策略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不同微地形上的出苗格局 | 第28-40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环境因子 | 第28页 |
·出苗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环境因子 | 第28-31页 |
·总空隙度 | 第28-29页 |
·土壤侵蚀 | 第29-30页 |
·土壤含水量 | 第30-31页 |
·出苗格局 | 第31-36页 |
·出苗时间 | 第31-32页 |
·幼苗数月变化 | 第32-33页 |
·出苗率 | 第33-34页 |
·林内和林窗、上下坡面出苗率的差异性 | 第34页 |
·微地形上出苗率的差异性 | 第34-36页 |
·出苗率与微地形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第36页 |
3 讨论 | 第36-40页 |
·微地形环境因子的变化 | 第36-37页 |
·出苗特性和出苗策略 | 第37-38页 |
·微地形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五章 不同微地形上的幼苗早期建立 | 第40-51页 |
1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幼苗的早期建立 | 第40-44页 |
·幼苗的存活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第44页 |
·幼苗的生长率 | 第44-46页 |
·幼苗的死亡 | 第46-48页 |
·幼苗的死亡率 | 第46-47页 |
·幼苗的死亡类型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51页 |
·幼苗的存活和死亡 | 第48-49页 |
·种子大小对幼苗存活和建立的影响 | 第48页 |
·微地形环境因子对幼苗存活和建立的影响 | 第48-49页 |
·幼苗早期建立阶段对微地形植被格局形成的影响 | 第49-51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