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论文--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论文

MIS 6期以来亚北极太平洋古生产力和陆源物质供给的千年尺度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古生产力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陆源物质供给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流程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17-20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第17-18页
    2.2 研究区水文和水团特征第18-19页
    2.3 研究区海冰变化第19-20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20-25页
    3.1 研究材料第20-21页
    3.2 分析方法第21-24页
        3.2.1 AMS14C测年第21-22页
        3.2.2 浮游有孔虫Nps氧同位素值测定第22页
        3.2.3 岩芯无损XRF元素扫描第22页
        3.2.4 沉积物粒度分析第22-23页
        3.2.5 总有机碳、总氮分析第23页
        3.2.6 蛋白石(Opal)含量测定第23页
        3.2.7 粘土矿物半定量分析第23-24页
        3.2.8 颜色反射率测定第24页
    3.3 实验工作量统计第24-25页
第四章 实验分析结果第25-35页
    4.1 岩性特征第25-26页
        4.1.1 Lv63-4-2岩芯岩性特征第25页
        4.1.2 B11岩芯岩性特征第25-26页
    4.2 年代框架和沉积速率第26-29页
        4.2.1 B11岩芯年代框架和沉积速率第26-27页
        4.2.2 Lv63-4-2岩芯年代框架和沉积速率第27-29页
    4.3 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特征第29-31页
        4.3.1 Lv63-4-2岩芯Opal和XRF扫描数据等第29-30页
        4.3.2 B11和Lv63-4-2岩芯上部TOC和Opal含量数据等第30-31页
    4.4 粒度和粘土矿物含量数据特征第31-35页
        4.4.1 Lv63-4-2岩芯IRD和粘土矿物含量数据第31-33页
        4.4.2 B11和Lv63-4-2岩芯上部IRD含量数据第33-35页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第35-56页
    5.1 古生产力变化第35-49页
        5.1.1 MIS6期以来亚北极太平洋古生产力的千年尺度变化第35-37页
        5.1.2 MIS4期亚北极太平洋硅质生产力峰值事件第37-42页
        5.1.3 23 ka以来亚北极太平洋古生产力变化及其对海冰扩张的响应第42-46页
        5.1.4 末次冰消期以来亚北极太平洋的钙含量峰值事件第46-49页
    5.2 陆源物质供给变化第49-56页
        5.2.1 MIS6期以来亚北极太平洋IRD含量的千年尺度变化第49-51页
        5.2.2 MIS6期以来亚北极太平洋粘土矿物供给变化的初步探讨第51-56页
第六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致谢第64-6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本阅读任务中基于神经网络的问答技术研究
下一篇:天然橡胶中不溶性硫黄喷霜性预测及分散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