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 写作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创新之处 | 第12页 |
三、 本文研究思路及结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公司对外担保域外立法及借鉴 | 第13-17页 |
一、 传统公司法对公司担保的的限制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一) 越围原则 | 第13页 |
(二) 直接利益原则 | 第13-14页 |
(三) 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 第14页 |
二、 域外公司担保立法模式 | 第14-15页 |
(一) 英国法“原则允许、例外禁止”模式 | 第14页 |
(二) 美国法“完全允许”模式 | 第14-15页 |
(三) 台湾法“原则禁止、例外允许”模式 | 第15页 |
三、 域外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15-16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立法及司法现状 | 第17-21页 |
一、 立法现状 | 第17-18页 |
(一) 肯定公司对外担保能力 | 第18页 |
(二) 明确担保决议机关和关联担保下的表决回避制度 | 第18页 |
(三) 对担保数额的限制 | 第18页 |
(四) 对上市公司决议程序的特殊规定 | 第18页 |
二、 相似案例不同司法裁判引出的问题 | 第18-20页 |
(一) 尤塞珍诉宁波开汇电子产业有限公司等民间借贷纠纷案 | 第19页 |
(二) 新疆新油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诉新疆温州港大酒店有限公司等保证合同纠纷案 | 第19-20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影响公司对外担保效力认定之理论争议 | 第21-30页 |
一、 公司章程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一) 公司章程基本概念及性质 | 第21-22页 |
(二) 公司章程对世效力 | 第22页 |
(三) 公司章程对世效力扩张的条件 | 第22-23页 |
(四) 公司章程担保条款的对世效力 | 第23页 |
(五) 第三人对公司章程担保条款的审查义务 | 第23-24页 |
(六) 第三人对公司担保决议的审查义务 | 第24-25页 |
二、 法律规范性质的理论辨析 | 第25-29页 |
(一) 法律规范性质分类 | 第25-26页 |
(二) 法律规范性质的认定方法 | 第26-27页 |
(三) 公司法第十六条法律规范性质 | 第27-29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公司对外担保效力的实证分析 | 第30-40页 |
一、 公司为非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情形 | 第30-34页 |
(一) 公司章程未就对外担保进行规定或未规定决议机关 | 第30-32页 |
(二) 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对外担保 | 第32-34页 |
二、 公司对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情形 | 第34-35页 |
(一) 董事会越权决议担保 | 第35页 |
(二) 表决程序违反关联股东回避规定 | 第35页 |
三、 法定代表人或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越权对外担保的特殊情形 | 第35-38页 |
(一) 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行为效力 | 第35-37页 |
(二) 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越权担保行为效力 | 第37-38页 |
四、 司法实践运用及立法完善建议 | 第38-39页 |
(一) 利用法理和现有司法判例 | 第38页 |
(二) 基于现行法律规定出台司法解释 | 第38页 |
(三) 修改和完善公司法相关规定 | 第38-39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