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驾驶室和车身的部件与构件论文

基于DYNAFORM的车门防撞梁热冲压数值模拟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热冲压成形技术简介第12-15页
        1.2.1 热冲压成形技术的原理第12-14页
        1.2.2 热冲压成形技术的分类第14页
        1.2.3 热冲压成形技术的特点第14-15页
    1.3 热成形数值模拟简介第15-17页
        1.3.1 热成形数值模拟主要特点第15页
        1.3.2 DYNAFORM 有限元模拟软件简介第15-16页
        1.3.3 热成形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课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7-19页
        1.4.1 课题意义第17-18页
        1.4.2 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热冲压成形模拟基本理论第19-25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板料变形理论第19-20页
        2.2.1 板料的弹性变形机理第19-20页
        2.2.2 板料的塑性变形机理第20页
    2.3 共轭传热理论第20-24页
        2.3.1 热传导第21-22页
        2.3.2 热对流第22-23页
        2.3.3 热辐射第23页
        2.3.4 接触热阻第23-24页
    2.4 热力耦合分析第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基于 DYNAFORM 热冲压参数设定第25-37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材料基本性能第25-28页
        3.2.1 材料力学性能第26-27页
        3.2.2 材料热学性能第27-28页
    3.3 钢板材料模型第28-32页
        3.3.1 基本模型选择第28-30页
        3.3.2 基本参数设定第30-32页
    3.4 材料分析模型第32-34页
        3.4.1 模具参数设定第32-33页
        3.4.2 板料参数设定第33-34页
    3.5 工艺参数设定第34-36页
        3.5.1 边界条件第34页
        3.5.2 接触参数第34-35页
        3.5.3 控制参数第35-36页
    3.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基于 DYNAFORM 热冲压模拟分析第37-51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有限单元建立第37-39页
        4.2.1 几何模型建立第37-38页
        4.2.2 单元网格划分第38-39页
    4.3 模拟过程描述第39-40页
    4.4 温度场分布第40-45页
        4.4.1 空冷过程温度场变化第41页
        4.4.2 成形过程温度场变化第41-44页
        4.4.3 淬火过程温度场变化第44-45页
    4.5 应力场分布第45-49页
        4.5.1 成形过程应力场变化第45-46页
        4.5.2 淬火过程应力场变化第46-49页
    4.6 应变场分布第49-50页
    4.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热冲压过程相变分析第51-65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材料相变模型第51-54页
        5.2.1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第51-52页
        5.2.2 相变实际开始温度第52页
        5.2.3 相变动力学模型第52-54页
    5.3 相变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5.4 基于 PAM-STAMP 热冲压相变分析第55-56页
        5.4.1 模拟过程设置第55-56页
        5.4.2 材料性能设定第56页
    5.5 淬火过程马氏体转变第56-62页
        5.5.1 初始温度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第56-60页
        5.5.2 冷却速率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第60-62页
    5.6 实验验证第62-63页
        5.6.1 实验方案第62-63页
        5.6.2 结果分析第63页
    5.7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6章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光熔覆原位自生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研究
下一篇:HT350高强度灰铸铁组织与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