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本文的研究范畴和意义 | 第8-9页 |
·主要工作和特点 | 第9-11页 |
·研究途径、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局限和不足 | 第11-12页 |
2 利率互换的基础知识 | 第12-15页 |
·基本概念 | 第12页 |
·利率互换的结构 | 第12-13页 |
·利率互换的种类 | 第13-15页 |
3 中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流动性不足之现状 | 第15-22页 |
·中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成交稀松 | 第15-16页 |
·市场参与热情低落 | 第16-18页 |
·套利空间长存折射市场流动性不足 | 第18-20页 |
·从价差理论(SWAP SPREAD)来看流动性 | 第20-22页 |
4 流动性不足制约利率互换市场发挥应有功能 | 第22-32页 |
·平盘难度制约市场参与热情 | 第22页 |
·套利空间长存制约资本流动效率 | 第22页 |
·当前中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无套期保值功能 | 第22-32页 |
·套保原理 | 第22-24页 |
·利率互换对债券的套期保值的原理 | 第24-25页 |
·套保实例 | 第25-29页 |
·套保有效性分析 | 第29-30页 |
·我国当前利率互换市场套保无效的原因 | 第30-32页 |
5 造成流动性不足的各个方面原因 | 第32-50页 |
·浮动利率指标的不足制约利率互换市场繁荣度 | 第32-35页 |
·中国市场当前有效浮动利率指标不足 | 第32页 |
·SHIBOR仅仅停留在参考阶段,尚未担当重任 | 第32-33页 |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待推进 | 第33-34页 |
·制度质量制约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34-35页 |
·定价的难度制约市场参与度 | 第35-43页 |
·经典利率互换定价理论难度逐步递增 | 第36-40页 |
·其他另类定价方式普遍较为艰深,且展现出跨学科趋势 | 第40-41页 |
·中国市场环境下利率互换定价存在的障碍及解决 | 第41-43页 |
·利率互换收益率曲线的构建特点制约市场达成估值统一 | 第43-47页 |
·曲线短端填充点的选择没有统一标准,估值偏差较大 | 第44页 |
·细节差异造成中远端取点值不同,引致新达成的交易估值即不同 | 第44-47页 |
·外部环境不成熟 | 第47-48页 |
·会计政策等配套设施不得力 | 第47-48页 |
·我国分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利于利率互换业务的繁荣 | 第48页 |
·我国金融业计算机基础设施滞后,衍生品专有系统不足 | 第48-50页 |
6 解决问题,当前具体可行性的提高流动性的措施 | 第50-61页 |
·培养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 | 第50-51页 |
·提升利率互换从业者的工具软件编制能力,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 第51-55页 |
·模型工具的结构 | 第51-54页 |
·算法概要 | 第54页 |
·中国独有的FR007品种之残期处理 | 第54-55页 |
·加快市场建设 | 第55-57页 |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范围,增加参与者以活跃市场 | 第55-56页 |
·产品标准化,大力发展场内市场 | 第56页 |
·增强同业交流与合作 | 第56-57页 |
·大力发展利率互换在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 第57-61页 |
·利率互换在金融业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具有优势 | 第57-59页 |
·增强利率互换在一般企业理财中的具体应用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