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进程中的村庄治理困境--基于湖北省Q村的调查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导论 | 第10-20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 文献梳理 | 第10-13页 |
1、征地拆迁研究 | 第10-11页 |
2、村庄治理研究 | 第11-12页 |
3、项目进村与资本下乡研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的目标、方法及特色 | 第13-14页 |
1、研究目标 | 第13页 |
2、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3、本文特色 | 第14页 |
(四) 个案背景与村庄简介 | 第14-20页 |
1、村庄概况 | 第14-16页 |
2、村庄政治 | 第16-17页 |
3、村庄经济 | 第17-18页 |
4、村庄社会 | 第18页 |
5、村庄文化 | 第18-20页 |
二、项目进村:拆迁引发治理问题 | 第20-31页 |
(一) 问题的开端 | 第20-22页 |
1、项目进村前的Q村 | 第20-21页 |
2、“古村旅游”项目的兴起 | 第21-22页 |
(二) 村委会的变化 | 第22-27页 |
1、左右为难的村干部 | 第22-24页 |
2、厚此薄彼的村委会 | 第24-27页 |
(三) 农民的反应 | 第27-31页 |
1、蔑视权威:种植户背地里卖桂花树 | 第27-28页 |
2、日常抵抗:村民在“田绳”栽苗 | 第28-29页 |
3、拆房漆墙:景区的统一规划 | 第29-31页 |
三、资本下乡:征地激化治理矛盾 | 第31-41页 |
(一) 农资矛盾激化 | 第31-35页 |
1、“古村旅游”项目的搁置 | 第31-32页 |
2、HB集团的进驻与开发 | 第32-33页 |
3、管委会的出现 | 第33-35页 |
(二) 干群矛盾激化 | 第35-37页 |
1、干部“纳蛮理”与农民不服气 | 第35-36页 |
2、“越格”:农民眼中的拆迁补偿 | 第36-37页 |
(三) 人地矛盾激化 | 第37-41页 |
1、“田贩”撂荒:村民上山栽苗 | 第37-40页 |
2、村小学:拆迁户的临时安置点 | 第40-41页 |
四、富人上台:村庄陷入治理困境 | 第41-52页 |
(一) 谋利而来:富人的动机 | 第41-44页 |
1、经济精英的上台 | 第41-43页 |
2、关系冷淡:干群“不来哉” | 第43-44页 |
(二) 依暴而治:干部的手段 | 第44-48页 |
1、擅自征地:老刘头“不晓得信” | 第44-46页 |
2、暴力拆迁:宋大哥的房子被扒 | 第46-48页 |
(三) 为生而战:村民的反应 | 第48-52页 |
1、以智抗争:农民个体的维权 | 第48-49页 |
2、以理抗争:村民集体上访 | 第49页 |
3、以命抗争:管委会拆房与万家人烧房 | 第49-52页 |
五、结论 | 第52-57页 |
(一) Q村治理变迁的发展脉络 | 第52-53页 |
(二) “Q村式”治理模式分析 | 第53-54页 |
(三) 村庄陷入治理困境的原因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