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南翼晚更新世硬粘土理化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中国东部黄土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硬粘土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1 硬粘土的分布 | 第18页 |
1.3.2 硬粘土的形成年代 | 第18-19页 |
1.3.3 硬粘土成因及物源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2.1.1 气候 | 第22页 |
2.1.2 地质地貌 | 第22页 |
2.1.3 植被和土壤 | 第22-23页 |
2.2 样品采集及钻孔特征 | 第23-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3.1 粒度参数测试 | 第25-26页 |
2.3.2 地球化学元素测试 | 第26页 |
2.3.3 磁学参数测试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剖面年代控制 | 第27-32页 |
3.1 光释光测年的适用范围及优点 | 第28页 |
3.2 光释光测年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3.3 TL孔光释光测年样品前处理及测试 | 第29-32页 |
第四章 硬粘土理化特征分析 | 第32-61页 |
4.1 粒度特征 | 第32-39页 |
4.1.1 粒度指标及其环境意义 | 第32页 |
4.1.2 粒度组分特征 | 第32-34页 |
4.1.3 粒度参数特征 | 第34-37页 |
4.1.4 粒度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4.1.5 小结 | 第38-39页 |
4.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51页 |
4.2.1 地球化学指标环境意义 | 第39-40页 |
4.2.2 常量元素含量特征 | 第40-43页 |
4.2.3 化学风化强度特征 | 第43-47页 |
4.2.4 元素迁移特征 | 第47-51页 |
4.2.5 小结 | 第51页 |
4.3 磁性特征 | 第51-61页 |
4.3.1 环境磁学及其指示意义 | 第51-53页 |
4.3.2 磁性参数剖面变化 | 第53-56页 |
4.3.3 磁性矿物的类型 | 第56-59页 |
4.3.4 磁性矿物粒度 | 第59页 |
4.3.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61-78页 |
5.1 硬粘土的成因 | 第61-68页 |
5.1.1 粒度组成对成因的指示 | 第61-62页 |
5.1.2 常量元素组成及含量特征对成因的指示 | 第62-63页 |
5.1.3 粒度参数及频率曲线特征对成因的指示 | 第63-67页 |
5.1.4 粒度C-M图及判别式对成因的指示 | 第67-68页 |
5.2 硬粘土的物源 | 第68-72页 |
5.3 TL孔晚更新世环境演化特征 | 第72-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6.1 结论 | 第78-8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0页 |
附录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