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化瘀法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4页 |
第2章 临床研究 | 第14-34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14-17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2.1.2 选择患者标准 | 第14-16页 |
2.1.2.1 西医诊断参照标准 | 第14-16页 |
2.1.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6页 |
2.1.3 纳入标准 | 第16页 |
2.1.4 排除标准 | 第16-17页 |
2.1.5 中止标准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6页 |
2.2.1 研究设计 | 第17-18页 |
2.2.2 治疗方法 | 第18-19页 |
2.2.2.1 一般治疗 | 第18页 |
2.2.2.2 药物治疗 | 第18-19页 |
2.2.3 观察指标 | 第19-20页 |
2.2.3.1 生化指标及超声检查 | 第19页 |
2.2.3.2 中医证候指标 | 第19-20页 |
2.2.3.3 用药期间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 第20页 |
2.2.4 疗效评定 | 第20-21页 |
2.2.4.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第20页 |
2.2.4.2 现代医学检测疗效评价 | 第20-21页 |
2.2.4.2.1 降转氨酶 | 第20页 |
2.2.4.2.2 胆红素 | 第20-21页 |
2.2.4.2.3 肝纤维化 | 第21页 |
2.2.4.2.4 综合疗效评价 | 第21页 |
2.2.4.3 用药期间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 第21页 |
2.2.5 采用统计方法 | 第21页 |
2.2.6 结果 | 第21-26页 |
2.2.6.1 临床一般资料 | 第21-23页 |
2.2.6.2 临床疗效评估 | 第23-26页 |
2.2.6.2.1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 | 第23-24页 |
2.2.6.2.2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第24页 |
2.2.6.2.3 血清生化指标积分比较 | 第24-25页 |
2.2.6.2.4 肝纤维化四项积分比较 | 第25页 |
2.2.6.2.5 彩超门静脉宽度 | 第25-26页 |
2.2.6.2.6 综合疗效比较 | 第26页 |
2.2.6.2.7 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检测 | 第26页 |
2.2.6.3 结论 | 第26页 |
2.3 讨论 | 第26-34页 |
第3章 综述 | 第34-47页 |
3.1 古代医学文献对病名的认识 | 第34页 |
3.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4-36页 |
3.2.1 病因的认识 | 第34-35页 |
3.2.2 病机的认识 | 第35-36页 |
3.3 辨证论治 | 第36-38页 |
3.3.1 从脾胃论治 | 第36页 |
3.3.2 从肝论治 | 第36-37页 |
3.3.3 从肝脾肾论治 | 第37-38页 |
3.4 中医学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现况 | 第38-42页 |
3.4.1 方剂的治疗 | 第38-39页 |
3.4.2 中成药治疗 | 第39-40页 |
3.4.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40-42页 |
3.5 现代医学对中药的研究 | 第42-47页 |
3.5.1 单味中药的研究 | 第42-45页 |
3.5.2 中药复方的研究 | 第45-46页 |
3.5.3 针灸治疗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