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CHU1798在Cytophaga hutchinsonii的滑动和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写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1.1 木质纤维素的开发利用第13-14页
    1.2 纤维素的结构第14页
    1.3 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第14-22页
        1.3.1 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第14-16页
        1.3.2 纤维素降解策略第16-20页
        1.3.3 纤维素吸附第20-22页
    1.4 滑动第22-25页
        1.4.1 Myxococcus xanthus第22-23页
        1.4.2 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第23-25页
    1.5 Cytophaga hutchinsonii研究背景第25-30页
        1.5.1 Cytophaga hutchinsonii的系统发育及特性第25-27页
        1.5.2 C. hutchinsonii的研究进展第27-30页
    1.6 论文的立题和工作思路第30-33页
第二章 C. HUTCHINSONII滑动和纤维素降解突变株的筛选第33-45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3-40页
        2.1.1 菌种第33页
        2.1.2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33-34页
        2.1.3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2.1.4 实验操作过程中用到的质粒与引物第35页
        2.1.5 Tn4351接合转化第35-36页
        2.1.6 C. hutchinsonii在软琼脂表面的扩散第36页
        2.1.7 C. hutchinsonii在滤纸表面的降解第36页
        2.1.8 E. coli感受态制备及热激转化第36-37页
        2.1.9 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及常用反应体系第37-38页
        2.1.10 反向PCR第38-39页
        2.1.11 蛋白序列分析软件第39-4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0-42页
        2.2.1 C. hutchinsonii的接合转化第40页
        2.2.2 突变子表型筛选第40-41页
        2.2.3 Tn4351插入位点确定第41-42页
        2.2.4 Tn4351插入位点基因分析第42页
    2.3 总结与讨论第42-45页
        2.3.1 C. hutchinsonii接合转化第43页
        2.3.2 突变子表型分析第43-45页
第三章 CHU_1798的功能研究第45-74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5-55页
        3.1.1 菌种第45页
        3.1.2 培养基与缓冲液第45-46页
        3.1.3 试剂与仪器第46-47页
        3.1.4 实验用到的质粒与引物第47-48页
        3.1.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48-49页
        3.1.6 蛋白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法第49页
        3.1.7 C. hutchinsoni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电击转化第49-50页
        3.1.8 C. hutchinsonii生长曲线测定第50页
        3.1.9 菌体对结晶纤维素Avicel PH101吸附率的测定第50-51页
        3.1.10 C. hutchinsonii在软、硬琼脂表面的扩散第51页
        3.1.11 显微观察C. hutchinsonii在软琼脂表面的菌落扩散第51页
        3.1.12 显微观察C. hutchinsonii在玻璃表面的滑动第51-52页
        3.1.13 C. hutchinsonii在硬琼脂滤纸表面的降解第52页
        3.1.14 C. hutchinsonii在软琼脂滤纸表面的降解第52页
        3.1.15 双层平板检测C. hutchinsonii纤维素降解试验第52页
        3.1.16 扫描电镜观察C. hutchinsonii在纤维素纤维上的排列第52-53页
        3.1.17 C. hutchinsoni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第53页
        3.1.18 菌体表面纤维素酶活测定第53-54页
        3.1.19 胞外分泌蛋白的SDS-PAGE第54页
        3.1.20 C. hutchinsonii全膜蛋白与纤维素外膜吸附蛋白的SDS-PAGE第54-55页
        3.1.21 蛋白序列分析软件第55页
    3.2 结果及分析第55-71页
        3.2.1 CHU_1798基因的敲除及敲除验证第55-56页
        3.2.2 RT-PCR分析CHU_1798敲除产生的极性效应第56-58页
        3.2.3 CHU_1798敲除株的表型测定第58-65页
        3.2.4 CHU_1798及临近基因分析第65-66页
        3.2.5 CHU_1798蛋白序列分析第66-68页
        3.2.6 探究C. hutchinsonii滑动与纤维素降解的关系第68-71页
    3.3 总结与讨论第71-74页
        3.3.1 CHU_1798影响C. hutchinsonii的菌落扩散运动及单个菌体在玻璃表面的运动关键基因第71-72页
        3.3.2 C. hutchinsonii的运动机制分析第72页
        3.3.3 C. hutchinsonii的滑动能力不影响菌体的纤维素降解,影响在纤维素纤维上的定植过程第72-74页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74-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化发展对兰州市大气边界层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肌动蛋白纤维束力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