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20页 |
(一)融媒体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二)对农电视节目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三)融媒体时代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一章 融媒体时代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研究概述 | 第22-37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一、融媒体 | 第22-24页 |
二、电视传播 | 第24-25页 |
三、对农电视节目传播 | 第25页 |
第二节 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传播特点 | 第25-31页 |
一、人才的融合 | 第25-26页 |
二、内容生产的融合 | 第26-27页 |
三、渠道的融合 | 第27-29页 |
四、策略的融合 | 第29-30页 |
五、终端的融合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31-37页 |
一、传播学相关理论 | 第31-34页 |
二、叙事学理论 | 第34-35页 |
三、画面美学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 | 第37-69页 |
第一节 调查的实施 | 第37-40页 |
一、调查问卷 | 第37-39页 |
二、调查访谈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调查数据统计 | 第40-49页 |
一、被调查者收看对农电视的现状 | 第40页 |
二、被调查者受教育水平 | 第40-42页 |
三、被调查者收看对农电视节目的类型 | 第42-45页 |
四、被调查者获取农业知识途径 | 第45-46页 |
五、被调查者媒介使用现状 | 第46-48页 |
六、调查访谈结论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对农电视节目的传播现状 | 第49-69页 |
一、对农电视节目的受众 | 第55-57页 |
二、对农电视节目的传播媒介 | 第57-65页 |
三、对农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 第65-66页 |
四、对农电视节目的公信力 | 第66-69页 |
第三章 融媒体时代对农电视节目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69-88页 |
第一节 对农电视节目质量有待提高 | 第69-77页 |
一、节目内容乏善可陈 | 第69-71页 |
二、节目形式缺乏创新 | 第71-73页 |
三、节目传播效果难以满足受众需求 | 第73-77页 |
第二节 传播者与受众的脱节 | 第77-83页 |
一、职业传播者存在的问题 | 第77-81页 |
二、非职业传播者存在的问题 | 第81-83页 |
第三节 媒介传播影响力不足 | 第83-88页 |
一、传统媒体的“硬伤” | 第84-86页 |
二、农村环境中新媒体用力不足 | 第86-88页 |
第四章 融媒体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策略 | 第88-112页 |
第一节 多方聚力满足受众需求 | 第88-102页 |
一、节目内容丰富化 价值导向内隐化 | 第89-95页 |
二、创新节目形式 提升节目品质 | 第95-97页 |
三、受众细分 提升节目传播效果 | 第97-102页 |
第二节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多维互动 | 第102-106页 |
一、借力新媒体 探知受众需求 | 第102-104页 |
二、非职业传播者专业素养和道德感的提升 | 第104-106页 |
第三节 构建对农电视节目传播融媒体系提升媒介传播影响力 | 第106-112页 |
一、融媒体时代 信息的互动式传播 | 第106-110页 |
二、丰富学习方式 新媒介零门槛 | 第110-112页 |
结语 | 第112-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2页 |
附录 | 第122-12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