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2 煤层气概述 | 第14-18页 |
1.2.1 煤层气的成因及特点 | 第14页 |
1.2.2 煤层气储量 | 第14-16页 |
1.2.3 开采方式 | 第16-17页 |
1.2.3.1 地面开采 | 第16页 |
1.2.3.2 井下抽采 | 第16-17页 |
1.2.4 煤层气排放量 | 第17-18页 |
1.3 煤层气的利用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煤层气发电 | 第18-19页 |
1.3.2 煤层气分离提纯甲烷 | 第19-20页 |
1.3.3 煤层气催化转化制合成气 | 第20页 |
1.3.4 煤层气催化燃烧 | 第20-21页 |
1.4 煤层气脱氧技术 | 第21-25页 |
1.4.1 密度分层法 | 第22-23页 |
1.4.2 变压吸附 | 第23页 |
1.4.3 硫化物脱氧 | 第23页 |
1.4.4 燃烧脱氧 | 第23-24页 |
1.4.5 催化燃烧脱氧 | 第24-25页 |
1.5 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40页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8-30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8-2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30-32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0-31页 |
2.2.2 工业分析 | 第31页 |
2.2.3 元素分析 | 第31页 |
2.2.4 热重分析(TG/DTG) | 第31-32页 |
2.3 实验装置 | 第32-35页 |
2.3.1 管式炉脱氧反应装置 | 第32-34页 |
2.3.2 微波加热反应装置 | 第34-35页 |
2.4 实验内容 | 第35-40页 |
2.4.1 管式炉加热实验 | 第35-36页 |
2.4.2 微波加热实验 | 第36-37页 |
2.4.3 热重实验 | 第37页 |
2.4.4 色谱分析 | 第37-38页 |
2.4.5 数据处理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管式炉加热煤矸石处理含氧煤层气 | 第40-52页 |
3.0 序言 | 第40页 |
3.1 煤矸石的燃烧特性 | 第40-41页 |
3.2 煤层气的脱氧 | 第41-45页 |
3.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气体流速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3 煤矸石粒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4 煤矸石的脱氧效率 | 第45页 |
3.3 CH_4损失量 | 第45-49页 |
3.3.1 温度的影响 | 第46页 |
3.3.2 流速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3 煤矸石粒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 XRD分析 | 第49-50页 |
3.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微波加热煤矸石脱氧工艺条件优化 | 第52-62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微波加热煤矸石性能 | 第53-55页 |
4.3 煤层气脱氧 | 第55-57页 |
4.3.1 加热温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2 气体流速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 CH_4损失量 | 第57-60页 |
4.4.1 温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2 流速的影响 | 第58-60页 |
4.5 煤矸石与焦炭脱氧效果比较 | 第60-61页 |
4.6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煤矸石在煤层气下燃烧的动力学 | 第62-74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煤和煤矸石在空气下的燃烧特性 | 第62-64页 |
5.3 煤矸石在不同N_2/O_2混合气下的燃烧特性 | 第64-66页 |
5.4 煤矸石在煤层气下的燃烧特性 | 第66-68页 |
5.4.1 TGA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5.4.2 切换气氛的实验 | 第67-68页 |
5.5 综合燃烧特性指数 | 第68-69页 |
5.6 燃烧动力学 | 第69-71页 |
5.7 小结 | 第71-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第74-76页 |
6.1 总结 | 第74-75页 |
6.2 建议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