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全光逻辑门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全光逻辑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光逻辑门的概述 | 第18-3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光逻辑门 | 第18-25页 |
2.2.1 基于交叉增益调制效应的全光逻辑门 | 第18-20页 |
2.2.2 基于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的全光逻辑门 | 第20-21页 |
2.2.3 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逻辑门 | 第21-23页 |
2.2.4 基于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的全光逻辑门 | 第23-24页 |
2.2.5 小结 | 第24-25页 |
2.3 基于其它器件的光逻辑门 | 第25-29页 |
2.3.1 基于高非线性光纤的全光逻辑门 | 第25-26页 |
2.3.2 基于硅基波导的全光逻辑门 | 第26-28页 |
2.3.3 基于周期性极化铌酸锂的全光逻辑门 | 第28页 |
2.3.4 基于IQ调制器的全光逻辑门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偏振调制的可重构全覆盖的光逻辑门的实现 | 第32-48页 |
3.1 偏振光的琼斯矢量表示与斯托克斯矢量表示 | 第32-37页 |
3.1.1 偏振光的一般数学描述 | 第32-34页 |
3.1.2 偏振光的琼斯矢量表示 | 第34-35页 |
3.1.3 偏振光的斯托克斯矢量描述及邦加球描述 | 第35-37页 |
3.2 双驱动马赫增德尔调制器原理 | 第37-39页 |
3.3 偏振旋转器 | 第39页 |
3.4 基于偏振调制的光逻辑门的实现 | 第39-44页 |
3.4.1 基于偏振调制的光逻辑门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模型 | 第39-43页 |
3.4.2 六种基本光逻辑门的几何阐述与典型配置 | 第43-44页 |
3.5 24种光逻辑门的重构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基于偏振调制的光逻辑门的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 第48-62页 |
4.1 基于偏振调制的光逻辑门的仿真性能分析 | 第48-58页 |
4.1.1 光逻辑门的性能指标 | 第48-49页 |
4.1.2 OR门的性能的理论与仿真分析 | 第49-55页 |
4.1.3 六种基本光逻辑门的仿真分析 | 第55-58页 |
4.2 基于偏振调制的光逻辑门的实验验证 | 第58-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2-63页 |
5.2 未来工作计划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66-68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