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云存储和多用户数据共享中的若干安全与隐私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云存储中的数据完整性检测问题第14-16页
        1.1.1 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 多用户数据共享中的数据安全和用户身份隐私问题第16-22页
        1.2.1 可证明安全第18-19页
        1.2.2 群密钥协商和广播加密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非对称群密钥协商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4 匿名广播加密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本文工作第22-26页
        1.3.1 低性能设备适用的隐私保护云端数据公开审计第22-23页
        1.3.2 强安全的身份基非对称群密钥协商第23-24页
        1.3.3 改进的匿名广播加密第24-26页
第二章 预备知识第26-36页
    2.1 基本概念和符号第26页
    2.2 素数阶(双线性)群第26-29页
        2.2.1 困难假设第27-29页
    2.3 哈希函数第29-31页
        2.3.1 抗碰撞哈希函数第29页
        2.3.2 默克尔哈希树第29-31页
    2.4 数字签名第31-33页
        2.4.1 安全性定义第31-32页
        2.4.2 在线离线签名第32-33页
    2.5 密钥绑定的安全对称加密第33-34页
    2.6 身份基密码体制第34页
    2.7 两个重要引理第34-36页
第三章 低性能设备适用的隐私保护云端数据公开审计第36-56页
    3.1 系统架构与设计目标第36-37页
    3.2 协议设计第37-48页
        3.2.1 基本协议第38-42页
        3.2.2 改进协议第42-48页
    3.3 安全性分析第48-50页
    3.4 性能分析第50-54页
        3.4.1 用户端计算代价第50-52页
        3.4.2 审计的效率第52-53页
        3.4.3 批审计的效率第53页
        3.4.4 通信代价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强安全的身份基非对称群密钥协商第56-77页
    4.1 背景知识第56-59页
        4.1.1 系统架构第56页
        4.1.2 问题描述第56-57页
        4.1.3 AAGKAwSNP协议的形式化定义第57-58页
        4.1.4 状态的身份基批多签名第58-59页
    4.2 安全性定义第59-63页
        4.2.1 符号与定义第59-61页
        4.2.2 机密性第61-62页
        4.2.3 发送者不可否认性第62页
        4.2.4 发送者隐私保护性第62-63页
    4.3 AAGKAwSNP协议第63-65页
        4.3.1 安全性结果第64-65页
    4.4 安全性分析第65-73页
        4.4.1 定理4.1的证明第65-69页
        4.4.2 定理4.2的证明第69-72页
        4.4.3 定理4.3的证明第72-73页
    4.5 效率分析第73-76页
        4.5.1 理论对比第73-75页
        4.5.2 实验分析第75-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改进的匿名广播加密第77-98页
    5.1 概述第77-80页
    5.2 匿名广播加密:定义与安全模型第80-81页
        5.2.1 定义第80-81页
        5.2.2 选择密文攻击安全性与匿名性第81页
    5.3 具有紧归约的快速解密ANOBE第81-85页
        5.3.1 方案构造第81-83页
        5.3.2 安全性结果与证明概述第83-85页
    5.4 具有紧归约的短密文ANOBE第85-89页
        5.4.1 方案构造第85-87页
        5.4.2 安全性结果与证明概述第87-89页
    5.5 快速解密ANOBE的证明细节第89-93页
        5.5.1 Game_0的描述第89-90页
        5.5.2 引理的证明第90-93页
    5.6 短密文ANOBE的证明细节第93-97页
        5.6.1 Game_0的描述第93-94页
        5.6.2 两个简单的证明第94-95页
        5.6.3 引理5.10的证明第95-97页
    5.7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8-100页
    6.1 总结第98-99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车路协同交叉口间隙耦合运行控制方法
下一篇:基于上下文的信息检索若干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