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丛语》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四、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 第12页 |
五、解决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西溪丛语》简介 | 第13-16页 |
1.1 《西溪丛语》的作者姚宽 | 第13-14页 |
1.2 《西溪丛语》的一些考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西溪丛语》的思想特点 | 第16-28页 |
2.1 “无一字无来处”的务实学风思想 | 第17-20页 |
2.1.1 杜甫诗评 | 第17-19页 |
2.1.2 资料索引 | 第19-20页 |
2.2 “山水自然”的现实关怀思想 | 第20-24页 |
2.2.1 青州记事 | 第20-22页 |
2.2.2 以史为鉴 | 第22-24页 |
2.3 “疑古辨今”的质疑创新思想 | 第24-28页 |
2.3.1 楚辞发端 | 第24-26页 |
2.3.2 疑以见仁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西溪丛语》的价值和影响 | 第28-46页 |
3.1 学术价值 | 第28-35页 |
3.1.1 诗文考辩 | 第28-30页 |
3.1.2 诗文订正 | 第30-32页 |
3.1.3 唐代诗文 | 第32-35页 |
3.2 史料价值 | 第35-40页 |
3.2.1 药物医方 | 第36-37页 |
3.2.2 科研文献 | 第37-38页 |
3.2.3 官制仪礼 | 第38-40页 |
3.3 文化价值 | 第40-46页 |
3.3.1 易的补充 | 第40-41页 |
3.3.2 祆教和牧护歌 | 第41-43页 |
3.3.3 宋朝国风 | 第43-44页 |
3.3.4 案头器物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纠谬 | 第46-49页 |
4.1 后世学者对《丛语》的纠谬 | 第46-47页 |
4.2 笔者对孔凡礼点校本的纠谬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