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性城市视线保护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北京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相关概念第10-11页
        1.3.1 建筑高度控制第10-11页
        1.3.2 视线第11页
        1.3.3 视线保护第11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2 研究框架第12页
        1.4.3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视线保护规划的对比研究第14-39页
    2.1 国外视线保护规划的相关实践研究第14-35页
        2.1.1 英国视线保护规划的相关实践研究第14-26页
        2.1.2 法国视线保护规划的相关实践研究第26-30页
        2.1.3 其他国家视线保护规划的相关实践研究第30-34页
        2.1.4 国外研究总结第34-35页
    2.2 我国视线保护规划相关研究现状第35-39页
        2.2.1 香港的经验第36-37页
        2.2.2 杭州的经验第37-38页
        2.2.3 国内其他城市的尝试第38页
        2.2.4 国内研究总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历史性城市视线保护控制方法研究第39-55页
    3.1 历史性城市视线保护控制方法框架第39-40页
    3.2 历史性城市视线保护规划主体视景的确定第40-43页
        3.2.1 历史性城市视线景观资源构成第40-42页
        3.2.2 历史性城市视线景观资源质量评估第42-43页
    3.3 历史性城市视线保护规划中视点和视廊的选取第43-47页
        3.3.1 视点与视廊第43-44页
        3.3.2 视点的选择第44-45页
        3.3.3 视廊的选择第45-47页
    3.4 历史性城市视线保护规划控制方法第47-51页
        3.4.1 全景视线景观的规划控制方法第47-48页
        3.4.2 远景视线景观的规划控制方法第48-50页
        3.4.3 框景视线景观的规划控制方法第50-51页
    3.5 历史性城市视线保护规划编制形式研究第51-53页
        3.5.1 国外视线保护相关规划与政策借鉴第51-52页
        3.5.2 我国视线保护规划编制现状及问题第52-53页
        3.5.3 小结第53页
    3.6 历史性城市视线保护规划实施方法研究第53-55页
        3.6.1 国外视线保护相关规划实施方法借鉴第53-54页
        3.6.2 我国视线保护控制实施现状及改进措施第54-55页
第四章 北京旧城视线保护规划控制案例研究第55-90页
    4.1 北京旧城城市景观的特色第55-57页
        4.1.1 北京城市概况第55页
        4.1.2 北京城市景观的演变第55-57页
    4.2 部分有关旧城景观的控制规划演变第57-60页
        4.2.1 总规层面第57-58页
        4.2.2 控规层面第58-59页
        4.2.3 与北京旧城景观相关的规划控制及法规条例第59页
        4.2.4 对相关控制规划的总结第59-60页
    4.3 北京旧城城市景观现状与问题第60-70页
        4.3.1 北京旧城景观现状第60-67页
        4.3.2 北京旧城景观控制成效第67-69页
        4.3.3 北京旧城景观面临的突出问题第69-70页
    4.4 北京旧城视线保护规划控制研究第70-90页
        4.4.1 北京旧城主体视景的确定第70-71页
        4.4.2 北京旧城视点和视廊的选取第71页
        4.4.3 北京旧城视线控制分析的基本思路第71-74页
        4.4.4 北京旧城视线保护方案第74-9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5.1 主要结论第90页
    5.2 研究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建方程公司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营改增”政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以H省Z市某家居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