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固定时间姿态跟踪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4页
    1.2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姿态跟踪控制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 弹性及风扰动影响下飞行器控制研究现状第19-22页
    1.4 固定时间收敛控制理论研究现状第22-26页
    1.5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26-28页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6-27页
        1.5.2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7-28页
第2章 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固定时间再入姿态跟踪控制第28-50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数学模型第29-33页
        2.2.1 常用坐标系定义第29-30页
        2.2.2 欧拉角定义第30-31页
        2.2.3 质心平动方程第31-32页
        2.2.4 绕质心转动方程第32-33页
    2.3 问题描述及预备知识第33-38页
        2.3.1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姿态控制问题描述第33-35页
        2.3.2 预备知识第35-38页
    2.4 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第38-42页
        2.4.1 非奇异终端滑模面设计第39页
        2.4.2 固定时间控制律设计第39-40页
        2.4.3 稳定性证明第40-42页
    2.5 仿真验证第42-49页
        2.5.1 仿真参数设置第42-43页
        2.5.2 仿真结果第43-49页
    2.6 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基于一致鲁棒精确干扰观测器的固定时间综合控制策略第50-74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问题描述及预备知识第51-53页
        3.2.1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姿态控制问题描述第51页
        3.2.2 预备知识第51-53页
    3.3 固定时间观测器-控制器综合设计第53-65页
        3.3.1 一致鲁棒精确干扰观测器设计第53-55页
        3.3.2 固定时间控制器设计第55-58页
        3.3.3 闭环稳定性证明第58-65页
    3.4 仿真验证第65-72页
        3.4.1 仿真参数设置第65-66页
        3.4.2 仿真结果第66-72页
    3.5 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基于多变量超螺旋的固定时间综合控制策略第74-98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多变量超螺旋固定时间控制理论第75-82页
    4.3 固定时间观测器-控制器综合设计第82-85页
        4.3.1 姿态角子系统观测器-控制器综合设计第82-84页
        4.3.2 姿态角速率子系统观测器-控制器综合设计第84-85页
    4.4 仿真验证第85-96页
        4.4.1 仿真参数设置第85-87页
        4.4.2 仿真结果第87-96页
    4.5 小结第96-98页
第5章 风扰动影响下的再入飞行器固定时间姿态跟踪控制第98-130页
    5.1 引言第98-99页
    5.2 风扰动影响下再入飞行器模型第99-105页
        5.2.1 模型描述第99-100页
        5.2.2 无风扰影响下的六自由度模型第100-101页
        5.2.3 风扰动影响下的六自由度模型第101-104页
        5.2.4 角度转化公式第104-105页
    5.3 风扰动模型第105-110页
        5.3.1 常值风模型第105-106页
        5.3.2 大气紊流模型第106-108页
        5.3.3 风切变模型第108-109页
        5.3.4 突风模型第109-110页
    5.4 固定时间控制器设计第110-116页
        5.4.1 问题描述第110-111页
        5.4.2 滑模面设计第111-113页
        5.4.3 固定时间控制律设计第113-114页
        5.4.4 稳定性证明第114-116页
    5.5 仿真验证第116-129页
        5.5.1 仿真参数设置第116-118页
        5.5.2 仿真结果第118-129页
    5.6 小结第129-13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30-134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130-131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5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土地基上重力式防波堤动力稳定性及长期变形特性研究
下一篇:煤催化气化过程中矿物质变迁规律及结渣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