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3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TiO_2基光催化材料的辅助改性和自身结构调控 | 第11-17页 |
1.2.1 外部辅助、协同改性 | 第11-14页 |
1.2.2 自身结构调整、形貌及暴露晶面调控 | 第14-17页 |
1.3 纳米铁协同TiO_2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纳米铁概述 | 第17-18页 |
1.3.2 纳米铁/TiO_2光催化技术 | 第18-19页 |
1.4 锐钛型TiO_2单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29页 |
1.4.1 锐钛型TiO_2单晶的概述 | 第19-26页 |
1.4.2 锐钛型TiO_2单晶晶面效应及电荷运动的研究 | 第26-29页 |
1.5 介孔TiO_2单晶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1.6 选题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意义 | 第31-36页 |
1.6.1 选题思路 | 第31-33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1.6.3 创新及意义 | 第34-36页 |
第2章 TiO_2/纳米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特性 | 第36-54页 |
2.1 前言 | 第36-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2页 |
2.2.1 原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37-39页 |
2.2.2 TiO_2/纳米铁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2.2.3 样品特性表征 | 第40-41页 |
2.2.4 光催化活性评价实验 | 第41-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2.3.1 表征测试 | 第42-47页 |
2.3.2 光催化特性及协同催化反应机理 | 第47-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锐钛型TiO_2单晶的制备及光催化特性 | 第54-76页 |
3.1 前言 | 第54-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61页 |
3.2.1 原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55-57页 |
3.2.2 锐钛型TiO_2单晶的制备 | 第57页 |
3.2.3 样品特性表征 | 第57-58页 |
3.2.4 光催化特性实验 | 第58-6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3页 |
3.3.1 表征测试 | 第61-68页 |
3.3.2 光催化氧化还原特性及相关机理 | 第68-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4章 介孔-(001)面TiO_2单晶的制备及光催化特性 | 第76-92页 |
4.1 前言 | 第76-7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7-81页 |
4.2.1 原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77页 |
4.2.2 不同形貌TiO_2晶体的制备 | 第77-80页 |
4.2.3 样品特性表征 | 第80页 |
4.2.4 光催化特性实验 | 第80-8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1-90页 |
4.3.1 表征测试 | 第81-86页 |
4.3.2 介孔-(001)面TiO_2单晶的合成机理 | 第86-88页 |
4.3.3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88-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5章 光催化氧化-还原特性调控的研究 | 第92-108页 |
5.1 前言 | 第92-93页 |
5.2 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93-98页 |
5.2.1 光催化剂的确定 | 第93-95页 |
5.2.2 有机溶剂(空穴清除剂)的确定 | 第95-97页 |
5.2.3 激发光源的确定 | 第97-98页 |
5.3 氧化-还原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98-105页 |
5.3.1 溶剂特性:甲醇和水的比例的影响 | 第98-101页 |
5.3.2 体系中的pH值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5.3.3 (001)面暴露比例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5.3.4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5-10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6.1 结论 | 第108-109页 |
6.2 展望 | 第109-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