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基于MIMO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可见光通信概述第12-14页
    1.3 可见光MIMO技术第14-15页
    1.4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5-17页
    1.5 论文结构安排第17-18页
第二章 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第18-36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室内可见光MIMO系统仿真第18-24页
        2.2.1 非成像室内可见光MIMO系统第18-21页
        2.2.2 视距链路模型第21-22页
        2.2.3 非视距链路模型第22-24页
    2.3 室内可见光MIMO系统性能第24-32页
        2.3.1 光照强度第24-27页
        2.3.2 接收功率分布第27页
        2.3.3 信噪比分布第27-31页
        2.3.4 码间串扰特性第31-32页
    2.4 电梯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第32-34页
    2.5 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基于MIMO的室内可见光均衡技术第36-54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预均衡第36-38页
        3.2.1 ZF预均衡第36-37页
        3.2.2 MMSE预均衡第37-38页
        3.2.3 预均衡结果比较第38页
    3.3 信道均衡第38-51页
        3.3.1 LMS均衡第39-42页
        3.3.2 改进的ISLMS均衡第42-44页
        3.3.3 RLS均衡第44-47页
        3.3.4 CMA盲均衡第47-51页
    3.4 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室内可见光MIMO检测算法第54-70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线性检测算法第54-55页
        4.2.1 ZF检测算法第54-55页
        4.2.2 MMSE检测算法第55页
    4.3 非线性检测算法第55-64页
        4.3.1 ML检测算法第55-56页
        4.3.2 OSIC检测算法第56-58页
        4.3.3 LR检测算法第58-64页
    4.4 改进的M-ML-LLL-OSIC算法第64-66页
    4.5 性能比较和分析第66-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第70-71页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致谢第78-80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基于LEO卫星的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面向5G的云接入网组网技术及资源管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