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际关系视角下的国税、地税合作问题研究--以C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一、府际关系的研究 | 第12-16页 |
二、国税、地税合作的研究 | 第16-18页 |
三、现有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一、分析框架 | 第19-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一、可能的创新 | 第22页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一、府际关系 | 第23页 |
二、国税、地税合作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一、府际关系理论 | 第24-25页 |
二、整体性政府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国税、地税合作的府际关系网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国税、地税的机构设置与管理体制 | 第26-27页 |
一、国税的机构设置与管理体制 | 第26页 |
二、地税的机构设置与管理体制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国税、地税合作的纵向府际关系 | 第27-30页 |
第三节 国税、地税合作的横向府际关系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国税、地税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32-45页 |
第一节 合作的引力作用分析 | 第32-37页 |
一、合作基础深厚的铺垫 | 第32-35页 |
二、提高征管效能的需要 | 第35-36页 |
三、防范执法风险的诉求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合作的压力作用分析 | 第37-40页 |
一、全面“营改增”的冲击 | 第37-38页 |
二、优化纳税服务的需要 | 第38-39页 |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合作的推力作用分析 | 第40-42页 |
一、政府政策的导向 | 第40页 |
二、合作制度的保障 | 第40-42页 |
第四节 合作的阻力作用分析 | 第42-45页 |
一、本位主义的惯性 | 第42-43页 |
二、机构设置的差异 | 第43页 |
三、技术层面的制约 | 第43-45页 |
第五章 C市国税、地税合作的现状审视 | 第45-56页 |
第一节 做法与成效 | 第45-52页 |
一、共建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 第45-46页 |
二、融合服务资源,优化纳税服务 | 第46-48页 |
三、整合执法力量,推进依法治税 | 第48-50页 |
四、聚合信息数据,提升征管效能 | 第50-51页 |
五、齐抓队伍建设,塑造良好形象 | 第51-52页 |
第二节 问题与不足 | 第52-56页 |
一、基于纵向府际关系的问题 | 第52-53页 |
二、基于横向府际关系的问题 | 第53-54页 |
三、基于部门自身建设的问题 | 第54-56页 |
第六章 国税、地税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56-60页 |
第一节 加强纵向联动,增加合作推力 | 第56-57页 |
一、完善顶层设计 | 第56页 |
二、增进合作共识 | 第56-57页 |
三、争取政府支持 | 第57页 |
第二节 加强横向互动,减少合作阻力 | 第57-58页 |
一、树立合作共赢理念 | 第57页 |
二、深入沟通协商 | 第57-58页 |
三、寻求多方配合 | 第58页 |
第三节 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合作压力 | 第58-60页 |
一、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 第58页 |
二、拓展合作广度深度 | 第58页 |
三、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 第58-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