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范德瓦尔斯复合物简介 | 第9-11页 |
1.1.1 范德瓦尔斯力 | 第9-10页 |
1.1.2 范德瓦尔斯复合物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Rg-D_2O复合物的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3 本文概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光谱测量与分析方法 | 第15-31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15-28页 |
2.1.1 主要仪器简介 | 第15-20页 |
2.1.2 光路简介 | 第20-21页 |
2.1.3 真空和超声喷射装置 | 第21-24页 |
2.1.4 信号检测和处理 | 第24-27页 |
2.1.5 配气装置 | 第27-28页 |
2.2 光谱波长定标的方法 | 第28-29页 |
2.3 常用光谱分析程序 | 第29-31页 |
2.3.1 Pgopher | 第29-30页 |
2.3.2 Spfit/Spcar | 第30-31页 |
第三章 Rg-D_2O分子光谱的理论基础 | 第31-50页 |
3.1 具有自由内转动的分子 | 第31-34页 |
3.1.1 能级 | 第31-32页 |
3.1.2 红外光谱 | 第32-34页 |
3.2 科里奥利相互作用 | 第34-40页 |
3.2.1 科里奥利力 | 第34-35页 |
3.2.2 科里奥利相互作用 | 第35-38页 |
3.2.3 At-D_2O光谱中科里奥利相互作用 | 第38-40页 |
3.3 Para态和Ortho态的理论基础 | 第40-45页 |
3.3.1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核交换对称性 | 第40-43页 |
3.3.2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正(Para)态和仲(Ortho)态 | 第43-44页 |
3.3.3 Rg-H_2O和Rg-D_2O的Para态和Ortho态光谱强度特点 | 第44-45页 |
3.4 能级跃迁理论 | 第45-50页 |
3.4.1 Ar-D_2O的能级结构 | 第45-47页 |
3.4.2 Ar-D_2O的跃迁预测 | 第47-48页 |
3.4.3 谱带各支 | 第48-50页 |
第四章 Ar-D_2O和Kr-D_2O复合物的振动转动光谱 | 第50-60页 |
4.1 Ar-D_2O在1192cm~(-1)附近的振转光谱 | 第50-56页 |
4.1.1 光谱测量 | 第50-51页 |
4.1.2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51-56页 |
4.1.3 小结 | 第56页 |
4.2 Kr-D_2O在1192cm~(-1)附近的振转光谱 | 第56-60页 |
4.2.1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56-59页 |
4.2.2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5.1 总结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