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细菌锰氧化机制的研究 | 第10-16页 |
1.1.1 锰氧化细菌及模式菌株 | 第10-11页 |
1.1.2 细菌锰氧化机理 | 第11-12页 |
1.1.3 细菌锰氧化相关的酶及氧化因子 | 第12-16页 |
1.2 利用微量热技术研究锰氧化机理 | 第16-18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2.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 第19页 |
2.2 试剂 | 第19-20页 |
2.3 实验器材 | 第20页 |
2.4 筛选及鉴定锰氧化细菌的方法 | 第20-22页 |
2.4.1 锰氧化细菌的初筛 | 第20-21页 |
2.4.2 具有锰氧化活性菌株的摇瓶复筛 | 第21页 |
2.4.3 锰氧化菌对Mn~(2+)的氧化的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2.4.4 分离菌株的16S rDNA的扩增与序列测定及结果分析 | 第22页 |
2.5 分子克隆方法 | 第22-24页 |
2.5.1 质粒抽提 | 第22页 |
2.5.2 总DNA抽提 | 第22页 |
2.5.3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 第22页 |
2.5.4 PCR纯化以及切胶回收 | 第22页 |
2.5.5 酶切 | 第22-23页 |
2.5.6 连接反应 | 第23页 |
2.5.7 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23页 |
2.5.8 转化子验证 | 第23页 |
2.5.9 序列测定与比对 | 第23页 |
2.5.10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23-24页 |
2.6 菌种培养与蛋白纯化 | 第24-25页 |
2.6.1 菌种培养 | 第24-25页 |
2.6.2 Ni-NTA亲和纯化 | 第25页 |
2.6.3 蛋白含量测定 | 第25页 |
2.6.4 常规SDS-PAGE分析 | 第25页 |
2.6.5 酶活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7 HD-9发酵液上清液的收集步骤及上清液锰氧化 | 第25页 |
2.8 Native-PAGE胶锰染和LBB染色处理 | 第25-26页 |
2.9 纯化酶体外锰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26页 |
2.10 无锰培养发酵液过滤上清液经各种处理后对Mn~(2+)的氧化 | 第26页 |
2.11 微量热仪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7页 |
3.1 锰氧化细菌的分离与筛选结果 | 第27-30页 |
3.2 分离菌株的16S rDNA的鉴定 | 第30页 |
3.3. HD-9发酵液上清中锰氧化酶的分析 | 第30-34页 |
3.3.1 HD-9发酵液上清中锰氧化率分析 | 第30-32页 |
3.3.2 HD-9发酵液上清Native-PAGE胶活性分析 | 第32-34页 |
3.4 sodA和katB基因的扩增、表达和纯化及酶活的测定 | 第34-37页 |
3.4.1 sodA和katB基因的扩增 | 第34页 |
3.4.2 sodA和katB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6页 |
3.4.3 重组MnSOD和CAT的表达及纯化及酶活的测定 | 第36-37页 |
3.5 sodA和katB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过表达重组菌株的构建 | 第37-40页 |
3.5.1 sodA基因过表达重组菌的构建 | 第37-38页 |
3.5.2 katB基因表达重组菌的构建 | 第38-40页 |
3.6 sodA和katB在苏云金芽胞杆菌表达重组菌株的锰氧化率测定 | 第40-41页 |
3.7 纯化的MnSOD和CAT体外锰氧化率的测定 | 第41-42页 |
3.8 HD-9过滤上清液经各种处理后对Mn~(2+)的氧化率的测定 | 第42-43页 |
3.9 MnSOD重组菌氧化Mn~(2+)的微量热分析 | 第43-47页 |
3.9.1 HD-9菌株在不同浓度Mn~(2+)的微量热分析 | 第43-45页 |
3.9.2 大肠杆菌BL21(DE3)的微量热分析 | 第45-46页 |
3.9.3 在Mn(Ⅱ)条件下MnSOD表达对重组菌生长代谢作用微量热分析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4.1 锰氧化细菌中的芽胞杆菌 | 第47页 |
4.2 锰氧化蛋白的分离鉴定、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 第47-49页 |
4.3 微量热方法分析MnSOD对锰的氧化作用 | 第4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9-52页 |
5.1 总结 | 第49-50页 |
5.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