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7页 |
1.1 色谱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1.1.1 气相色谱在环境分析中的新进展 | 第10-13页 |
1.1.2 液相色谱在环境分析中的新进展 | 第13-16页 |
1.1.3 毛细管电泳在环境分析中的新进展 | 第16-19页 |
1.2 复杂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2.1 植物样品有效成分提取技术 | 第19-22页 |
1.2.2 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 | 第22-25页 |
1.3 基于纳米材料的固相微萃取富集方法 | 第25-30页 |
1.3.1 纳米多孔材料 | 第25-27页 |
1.3.2 纳米磁性材料 | 第27页 |
1.3.3 磁性纳米材料在样品富集中的研究和发展 | 第27-29页 |
1.3.4 基于功能化磁性介孔材料的固相微萃取富集 | 第29-30页 |
本论文选题意义 | 第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7页 |
第二章 微波辅助提取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植物中的活性成分的新方法研究 | 第37-53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43页 |
2.2.1 原料和试剂 | 第38-39页 |
2.2.2 毛细管电泳条件 | 第39页 |
2.2.3 标准溶液制备 | 第39页 |
2.2.4 用于提取绿原酸的混合试剂的优化 | 第39-40页 |
2.2.5 微波辅助提取过程优化 | 第40-41页 |
2.2.6 方法有效性的考察 | 第41-42页 |
2.2.7 实际植物样品中活性成分的测定 | 第42-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2.3.1 用于提取绿原酸的混合试剂的优化 | 第43-44页 |
2.3.2 微波辅助提取过程优化 | 第44-46页 |
2.3.3 不同提取方式的比较 | 第46-47页 |
2.3.4 方法有效性的考察 | 第47-48页 |
2.3.5 实际植物样品中活性成分的测定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第三章 内壁修饰有C18的磁性氧化硅介孔材料用于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富集研究 | 第53-74页 |
3.1 引言 | 第53-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58页 |
3.2.1 原料和试剂 | 第55页 |
3.2.2 孔内壁修饰有C18的功能化磁性氧化硅介孔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55-57页 |
3.2.3 C18-Fe_3O_4@mSiO_2微球的固相微萃取方法 | 第57页 |
3.2.4 C18-Fe_3O_4@mSiO_2微球抗干扰能力的考察 | 第57页 |
3.2.5 仪器和色谱条件 | 第57-58页 |
3.2.6 分析方法验证 | 第5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9页 |
3.3.1 C18-Fe_3O_4@mSiO_2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58-62页 |
3.3.2 提取条件的实验优化 | 第62-66页 |
3.3.3 抗大分子干扰能力考察 | 第66-67页 |
3.3.4 方法有效性的验证 | 第67-68页 |
3.3.5 基于此种方法测定实际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第四章 快速制备内壁修饰有苯基的磁性介孔硅微球并用于尿液中双酚A的快速提取和分析研究 | 第74-89页 |
4.1 引言 | 第74-7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5-78页 |
4.2.1 原料和试剂 | 第75页 |
4.2.2 苯基内壁功能化的磁性介孔硅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75-77页 |
4.2.3 phenyl-Fe_3O_4@mSiO_2微球的固相微萃取方法 | 第77页 |
4.2.4 仪器和色谱条件 | 第77页 |
4.2.5 分析方法验证 | 第77-7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8-85页 |
4.3.1 phenyl-Fe_3O_4@mSiO_2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78-80页 |
4.3.2 提取条件的实验优化 | 第80-84页 |
4.3.3 方法有效性的验证 | 第84页 |
4.3.4 基于此种方法测定人体尿样中双酚A的含量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