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7页 |
前言 | 第17-20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9-20页 |
一、OXTR基因多态性介导焦虑相关人格的神经机制研究 | 第20-36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20-25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1.1.2 行为学评价 | 第20页 |
1.1.3 成像设备和成像参数 | 第20-21页 |
1.1.4 OXTR rs53576基因型检测及分组 | 第21-22页 |
1.1.5 数据处理 | 第22-24页 |
1.1.6 人口学、基因及行为学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4页 |
1.1.7 VBM分析 | 第24-25页 |
1.1.8 rsFC分析 | 第25页 |
1.1.9 杏仁核体积及rsFC与HA得分的相关性 | 第25页 |
1.2 结果 | 第25-31页 |
1.2.1 人口学、基因学及行为学特征 | 第25-27页 |
1.2.2 不同基因型杏仁核体积的差异 | 第27-29页 |
1.2.3 不同基因型rsFC的差别 | 第29-31页 |
1.2.4 双侧杏仁核体积与rsFCs的相关性 | 第31页 |
1.2.5 两侧杏仁核体积、rsFCs与HA得分的相关性 | 第31页 |
1.3 讨论 | 第31-35页 |
1.4 小结 | 第35-36页 |
二、OXTR基因的多态性对下丘脑功能连接的调控作用 | 第36-46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6-40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2.1.2 数据采集 | 第36-37页 |
2.1.3 OXTR rs53576基因型检测 | 第37页 |
2.1.4 功能数据的预处理 | 第37-39页 |
2.1.5 局部FCD的计算 | 第39页 |
2.1.6 rsFC分析 | 第39-40页 |
2.1.7 人口学、基因及行为学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0页 |
2.1.8 图像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0页 |
2.2 结果 | 第40-43页 |
2.2.1 人口学、基因学及行为学特征 | 第40-41页 |
2.2.2 不同基因型的局部FCD的差异 | 第41-42页 |
2.2.3 不同基因型rsFC的差别 | 第42-43页 |
2.3 讨论 | 第43-45页 |
2.4 小结 | 第45-46页 |
三、AVPR1a启动子区域RS3长度变异与脑结构改变的相关性 | 第46-57页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46-50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46页 |
3.1.2 数据采集 | 第46页 |
3.1.3 DNA的提取和微卫星的基因型分型 | 第46-47页 |
3.1.4 受试者AVPR1a RS3微卫星的等位基因分布 | 第47-48页 |
3.1.5 高分辨率结构像数据处理 | 第48页 |
3.1.6 VBM分析 | 第48-49页 |
3.1.7 结构共变分析 | 第49页 |
3.1.8 人口学、基因及行为学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9页 |
3.1.9 图像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3.2 结果 | 第50-52页 |
3.2.1 人口学、基因学及行为学特征 | 第50页 |
3.2.2 两组基因型的受试者的全脑GMV差异 | 第50-51页 |
3.2.3 两组基因型的受试者的结构共变分析 | 第51-52页 |
3.3 讨论 | 第52-56页 |
3.4 小结 | 第56-57页 |
全文结论 | 第57-5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58页 |
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4页 |
综述一 | 第74-83页 |
综述一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综述二 | 第83-91页 |
综述二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