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工业镁渣固体碱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8页
    1.1 发展生物柴油的背景第12-14页
        1.1.1 能源短缺第12-13页
        1.1.2 环境污染第13-14页
    1.2 生物柴油第14-22页
        1.2.1 生物柴油的历史第14-15页
        1.2.2 生物柴油简介第15-16页
        1.2.3 生物柴油的优势第16-17页
        1.2.4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第17-18页
            1.2.4.1 直接混合法第17页
            1.2.4.2 热裂解法第17-18页
            1.2.4.3 微乳液法第18页
            1.2.4.4 酯交换法第18页
        1.2.5 生物柴油制备技术:酯交换反应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1.2.5.1 均相催化酯交换反应第18-20页
            1.2.5.2 非均相催化酯交换反应第20-21页
            1.2.5.3 生物催化酯交换反应第21页
            1.2.5.4 超临界酯交换反应第21-22页
            1.2.5.5 共溶剂酯交换反应第22页
    1.3 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2-25页
        1.3.1 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第22-23页
        1.3.2 负载型固体碱第23-24页
        1.3.3 水滑石类固体碱第24页
        1.3.4 其他固体碱催化剂第24-25页
    1.4 国内外生物柴油研究进展第25-28页
        1.4.1 生物柴油在国外的发展状况第25-27页
        1.4.2 生物柴油在国内的发展状况第27-28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8-31页
        1.5.1 课题提出第28-30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8页
第二章 试验部分第38-46页
    2.1 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第38-39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39-40页
        2.2.1 钙基系列催化剂第39页
        2.2.2 Na_2SiO_3系列催化剂第39-40页
    2.3 催化剂表征第40-41页
        2.3.1 热重分析(TG-DTA)第40页
        2.3.2 CO_2程序升温脱附分析(CO_2-TPD)第40页
        2.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0页
        2.3.4 FT-IR分析第40页
        2.3.5 N_2吸附-脱附分析(BET分析)第40-41页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41页
    2.5 产物收率计算方法第41-42页
    2.6 原料油的预处理第42页
    2.7 油脂的性质测定第42-45页
        2.7.1 水分的测定第42-43页
        2.7.2 植物油酸值测定第43页
        2.7.3 皂化值的测定第43-44页
        2.7.4 油料平均分子量的计算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第三章 钙基催化剂在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应用第46-68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65页
        3.3.1 钙源的选择第47-51页
            3.3.1.1 热重分析(TG-DTA)第48-49页
            3.3.1.2 CO_2-TPD分析第49-50页
            3.3.1.3 XRD分析第50-51页
            3.3.1.4 催化剂活性分析第51页
        3.3.2 CaO-H/MS催化剂制备条件的选择第51-55页
            3.3.2.1 焙烧温度对CaO-H/MS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52-54页
            3.3.2.2 CaO负载量对CaO-H/MS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54-55页
        3.3.3 CaO-H/MS催化剂的性质研究第55-58页
            3.3.3.1 XRD分析第55-56页
            3.3.3.2 FT-IR分析第56-58页
            3.3.3.3 BET分析第58页
        3.3.4 CaO-H/MS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反应条件的选择第58-61页
            3.3.4.1 温度的选择第58-59页
            3.3.4.2 醇油摩尔比的选择第59-60页
            3.3.4.3 催化剂用量的选择第60-61页
            3.3.4.4 反应时间的选择第61页
        3.3.5 CaO-H/MS催化棉籽油酯交换反应条件的选择第61-64页
            3.3.5.1 正交试验第61-62页
            3.3.5.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及讨论第62-64页
        3.3.6 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第四章 硅酸钠催化剂在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应用第68-84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实验部分第6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9-81页
        4.3.1 焙烧温度的选择第69页
        4.3.2 Na_2SiO_3/MS催化剂的表征第69-73页
            4.3.2.1 Na_2SiO_3/MS催化剂的XRD分析第69-70页
            4.3.2.2 Na_2SiO_3/MS催化剂的CO_2-TPD分析第70-71页
            4.3.2.3 N_2吸附-脱附(BET)第71-72页
            4.3.2.4 Na_2SiO_3/MS催化剂的FT-IR分析第72-73页
        4.3.3 Na_2SiO_3/MS催化剂的耐水性第73页
        4.3.4 Na_2SiO_3/MS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和再生性第73-74页
        4.3.5 响应面法优化Na_2SiO_3/MS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第74-79页
            4.3.5.1 响应面优化法第74-75页
            4.3.5.2 实验设计第75-77页
            4.3.5.3 方差分析第77-78页
            4.3.5.4 反应条件的选择第78-79页
        4.3.6 小结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84-86页
    5.1 结论第84-85页
    5.2 建议第85-86页
致谢第86-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荜茇酰胺类似物的合成及其癌预防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甘肃秦安县雒堡滑坡风险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