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力通信网节点重要性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复杂网络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1.2 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3 复杂网络节点抗毁性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电力通信网的复杂网络模型 | 第14-23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指标 | 第14-15页 |
2.3 电力通信网有权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2.4 单一特征参数仿真 | 第16-22页 |
2.4.1 节点的度 | 第17-18页 |
2.4.2 节点介数 | 第18-19页 |
2.4.3 节点紧密度 | 第19-21页 |
2.4.4 节点特征向量 | 第21-22页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电力通信网节点重要性综合评估方法 | 第23-34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加权指标 | 第23-24页 |
3.3 层次分析法 | 第24-27页 |
3.3.1 建立节点重要性的层次结构模型 | 第24-25页 |
3.3.2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判断矩阵 | 第25页 |
3.3.3 计算各层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25-27页 |
3.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通信网节点重要性评估 | 第27-33页 |
3.4.1 未加权电力通信数据网节点重要性分析 | 第27-28页 |
3.4.2 加权电力通信数据网节点重要性分析 | 第28-30页 |
3.4.3 未加权电力通信传输网节点重要性分析 | 第30-32页 |
3.4.4 加权电力通信传输网节点重要性分析 | 第32-33页 |
3.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基于节点抗毁性的节点重要性评估 | 第34-44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抗毁性指标 | 第34-35页 |
4.2.1 网络鲁棒性 | 第34-35页 |
4.2.2 网络效率 | 第35页 |
4.3 电力通信网抗毁性分析 | 第35-40页 |
4.3.1 随机性攻击 | 第36-37页 |
4.3.2 选择性攻击 | 第37-40页 |
4.4 基于电力通信网的抗毁性评估节点重要性 | 第40-43页 |
4.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总结及展望 | 第44-46页 |
5.1 总结 | 第44页 |
5.2 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