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原油降凝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 原油降凝剂的分类 | 第11-12页 |
1.3 原油降凝剂降凝机理 | 第12-13页 |
1.4 原油降凝剂的结构特征 | 第13-14页 |
1.5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1.6 原油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7 原油降凝剂的复配技术 | 第16-17页 |
1.8 原油降凝剂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9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9-26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2 实验油样 | 第20-23页 |
2.2.1 长庆原油 | 第20-21页 |
2.2.2 玉门原油 | 第21-23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4.1 原油凝点的测定 | 第23-24页 |
2.4.2 降凝剂粘度的测定 | 第24页 |
2.4.3 偏光显微镜 | 第24页 |
2.4.4 差示扫描量热试验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新型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 第26-48页 |
3.1 新型原油降凝剂的合成 | 第26-27页 |
3.1.1 聚合单体:苯甲醚-马来酸酐型 CTC 的制备 | 第26页 |
3.1.2 三种降凝剂的合成原理 | 第26-27页 |
3.2 新型原油降凝剂合成条件优化 | 第27-43页 |
3.2.1 CS 原油降凝剂合成条件的确定 | 第27-35页 |
3.2.2 CSE 原油降凝剂合成条件的确定 | 第35-40页 |
3.2.3 CSV 原油降凝剂合成条件的确定 | 第40-43页 |
3.3 CTC 类原油降凝剂的结构表征 | 第43-45页 |
3.3.1 CS 原油降凝剂的红外表征 | 第43-44页 |
3.3.2 CSE 原油降凝剂的红外表征 | 第44-45页 |
3.3.3 CSV 原油降凝剂的红外表征 | 第45页 |
3.4 CTC 类原油降凝剂与传统降凝剂的性能对比 | 第45-46页 |
3.5 CTC 降凝机理探讨 | 第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原油降凝剂的合成 | 第48-59页 |
4.1 MSFQ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 | 第48-49页 |
4.2 MSFQ 原油降凝剂合成条件优化 | 第49-53页 |
4.3 MSFQ 原油降凝剂使用条件优化 | 第53-54页 |
4.4 MS 与 MSFQ 降凝剂降凝性能的比较 | 第54-56页 |
4.5 MSFQ 降凝剂表面活性测定 | 第56页 |
4.6 MSFQ 降凝机理探讨 | 第56-57页 |
4.7 MSFQ 降凝剂的红外表征 | 第57-5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玉门原油降凝剂的研制 | 第59-74页 |
5.1 玉门原油降凝剂的筛选 | 第59-61页 |
5.1.1 本体聚合法 | 第59页 |
5.1.2 溶液聚合法 | 第59-60页 |
5.1.3 降凝效果性能评价 | 第60-61页 |
5.2 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酯类降凝剂的合成(MS) | 第61-63页 |
5.2.1 合成原理 | 第61页 |
5.2.2 MS 原油降凝剂红外表征 | 第61-62页 |
5.2.3 反应条件优化 | 第62-63页 |
5.3 酒东原油降凝剂的研制 | 第63-66页 |
5.3.1 酒东降凝剂的合成条件优化 | 第63-65页 |
5.3.2 降凝剂使用条件的优化 | 第65-66页 |
5.3.3 MS 的胺解与醇解 | 第66页 |
5.4 青西原油降凝剂的研制 | 第66-68页 |
5.4.1 青西原油降凝剂合成条件优化 | 第66-68页 |
5.5 鸭儿峡原油降凝剂的研制 | 第68-70页 |
5.5.1 鸭儿峡原油降凝剂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68-70页 |
5.6 降凝剂对原油管道的腐蚀性能研究 | 第70-71页 |
5.7 MS 与工业化降凝剂相对比 | 第71页 |
5.8 玉门原油降凝剂工业试生产 | 第71-73页 |
5.8.1 工业生产过程 | 第71-72页 |
5.8.2 降凝剂性能评价 | 第72-73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原油降凝剂的复配研究及降凝机理探讨 | 第74-89页 |
6.1 降凝剂的复配研究 | 第74-79页 |
6.1.1 CS 类降凝剂的复配 | 第74-76页 |
6.1.2 CSE 类降凝剂的复配 | 第76-77页 |
6.1.3 MSFQ 类降凝剂的复配 | 第77-78页 |
6.1.4 MS 降凝剂的复配 | 第78-79页 |
6.2 降凝机理的热分析研究 | 第79-86页 |
6.2.1 降凝剂 CSE 加剂原油 DSC 分析 | 第79-82页 |
6.2.2 降凝剂 CSE 加剂原油 DSC 曲线分析 | 第82-84页 |
6.2.3 降凝剂 MSFQ 加剂原油的 DSC 曲线分析 | 第84-86页 |
6.3 降凝剂粒径分布 | 第86-8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