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酿造工业论文

黄曲霉A5P1的固定化及其脱色糖蜜酒精废水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糖蜜酒精废水的色素特征第12-13页
    1.3 生物脱色研究进展第13-16页
    1.4 生物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5 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黄曲霉A5P1固定化载体的筛选第20-29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0-21页
        2.1.2 培养基第21页
        2.1.3 固定化载体的预处理第21页
        2.1.4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及糖蜜酒精废水脱色实验第21-22页
        2.1.5 丝瓜络用量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的影响第22页
        2.1.6 丝瓜络形状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的影响第22页
        2.1.7 分析方法第22-2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3-28页
        2.2.1 糖蜜酒精废水浓度对黄曲霉A5P1脱色的影响第23-24页
        2.2.2 黄曲霉A5P1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的进程曲线第24页
        2.2.3 不同载体对糖蜜酒精废水的吸附作用第24-25页
        2.2.4 不同载体固定化细胞对脱色的结果第25-26页
        2.2.5 丝瓜络用量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的影响第26-27页
        2.2.6 丝瓜络形状对糖蜜酒精脱色的影响第27-28页
    2.3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丝瓜络固定化黄曲霉A5P1的条件优化第29-40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9页
        3.1.2 培养基第29页
        3.1.3 固定化载体的预处理第29页
        3.1.4 固定化细胞脱色糖蜜酒精废水的条件优化第29页
        3.1.5 固定化黄曲霉A5P1菌龄对脱色率的影响第29页
        3.1.6 丝瓜络固定化黄曲霉A5P1对糖蜜酒精废水的脱色进程第29页
        3.1.7 丝瓜络固定化黄曲霉A5P1的重复使用第29-30页
        3.1.8 分析方法第30-3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1-39页
        3.2.1 初始pH值对固定化细胞脱色的影响第31-32页
        3.2.2 温度对固定化细胞脱色的影响第32页
        3.2.3 转速对固定化细胞脱色的影响第32-33页
        3.2.4 接种浓度对固定化细胞脱色的影响第33-34页
        3.2.5 固定化黄曲霉A5P1菌龄对脱色率的影响第34-35页
        3.2.6 丝瓜络固定化细胞对糖蜜酒精废水的脱色进程第35-36页
        3.2.7 游离菌与固定化菌脱色能力的比较第36-37页
        3.2.8 游离菌与固定化菌产过氧化氢能力的比较第37-38页
        3.2.9 丝瓜络固定化黄曲霉A5P1的重复使用情况第38-39页
    3.3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丝瓜络固定化黄曲霉A5P1反应器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第40-50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0-44页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0-41页
        4.1.2 培养基第41页
        4.1.3 固定化菌体的制备方法第41-42页
        4.1.4 糖蜜酒精废水色素的制备方法第42页
        4.1.5 黄曲霉A5P1对糖蜜酒精废水、模拟废水的脱色实验第42页
        4.1.6 反应器脱色实验第42-43页
        4.1.7 分析方法第43-44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4.2.1 碳氮源含量对反应器脱色的影响第44-45页
        4.2.2 糖蜜酒精废水与模拟废水色素的分子量比较第45-46页
        4.2.3 黄曲霉A5P1对糖蜜酒精废水与模拟废水的摇瓶脱色情况第46-47页
        4.2.4 反应器对模拟废水的脱色情况第47-48页
        4.2.5 不同浓度模拟废水的处理情况第48-49页
    4.3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5.1 结论第50-51页
    5.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继电保护嵌入式故障信息子站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服装设计中线的作用表达—装饰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