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縮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14页 |
2 材料及方法 | 第14-2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2.1.2 仪器及设备 | 第14-15页 |
2.1.3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5-22页 |
2.2.1 模型制备 | 第15-16页 |
2.2.2 判断标准 | 第16页 |
2.2.3 记录内容 | 第16页 |
2.2.4 实验分组 | 第16-17页 |
2.2.5 标本的采集与制备 | 第17页 |
2.2.6 标本的检测 | 第17-21页 |
2.2.7 统计学处理 | 第21-2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2-28页 |
3.1 各组大鼠一般指标及生理参数变化 | 第22-23页 |
3.2 各组间回肠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的比较 | 第23页 |
3.3 各组间回肠组织内总SOD(T-SOD)的活性比较 | 第23-25页 |
3.4 各组回肠组织切片电镜观察结果 | 第25-28页 |
4 讨论 | 第28-36页 |
4.1 正常肠道黏膜屏障 | 第28-29页 |
4.2 复苏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氧化应激反应 | 第29-31页 |
4.3 复苏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31页 |
4.4 MDA、SOD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 第31-36页 |
4.4.1 MDA、SOD的检测意义 | 第31-32页 |
4.4.2 CPR后大鼠小肠组织内MDA和SOD的变化及意义 | 第32页 |
4.4.3 亚低温治疗对CPR后大鼠小肠组织内MDA和SOD的影响及意义 | 第32-33页 |
4.4.4 乌司他汀治疗对CPR后大鼠回肠组织内MDA和SOD的影响及意义 | 第33-34页 |
4.4.5 乌司他汀联合亚低温治疗对CPR后大鼠回肠组织内MDA和SOD的影响及意义 | 第34-36页 |
5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综述 | 第42-52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