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从现象学角度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的空间形态及场所特征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课题来源第14-15页
        1.1.1 国内高校校园建设现状第14-15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第15-20页
        1.2.1 现象学的角度第15-17页
        1.2.2 空间形态第17页
        1.2.3 场所特征第17-19页
        1.2.4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概况第19-20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20-22页
        1.3.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3.2 研究框架第21-22页
第二章 现象学的场所精神理论与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关系第22-29页
    2.1 高校校园场所精神的具体内容第22-24页
    2.2 高校校园场所精神的营造方法第24-26页
        2.2.1 空间的合理规划是营造场所精神的重要基础第24-25页
        2.2.2 生活的融入是营造场所精神的重要方式第25-26页
        2.2.3 细节处理是提升场所精神的有效途径第26页
    2.3 将场所精神理论引入高校校园设计的作用第26-29页
第三章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校园空间形态分析第29-40页
    3.1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规划概览第29-32页
        3.1.1 地理位置第29-30页
        3.1.2 功能分区第30-32页
    3.2 现象学角度下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的空间结构第32-34页
    3.3 广东工业大学校区的空间构成要素第34-40页
        3.3.1 实体第34-36页
        3.3.2 虚体第36-40页
第四章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场所特征第40-70页
    4.1 教学区第40-51页
        4.1.1 意象第40-43页
        4.1.2 空间第43-45页
        4.1.3 特性第45-47页
        4.1.4 场所精神第47-51页
    4.2 生活区第51-58页
        4.2.1 意象第52-53页
        4.2.2 空间第53-55页
        4.2.3 特性第55页
        4.2.4 场所精神第55-58页
    4.3 休闲区第58-66页
        4.3.1 意象第59-61页
        4.3.2 空间第61-64页
        4.3.3 特性第64-65页
        4.3.4 场所精神第65-66页
    4.4 文体区第66-69页
        4.4.1 意象第67页
        4.4.2 空间第67-68页
        4.4.3 特性第68页
        4.4.4 场所精神第68-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总结第70-72页
    5.1 对现状的反思第70页
    5.2 对未来的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陈慈黉故居建筑形式研究
下一篇:电去离子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