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中国恢复利率期货的经济与金融环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9-10页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1.4 创新点及不足第11-12页
2. 利率期货相关理论第12-17页
    2.1 利率期货概述第12-13页
    2.2 利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第13-14页
    2.3 利率期货的基本功能第14-17页
        2.3.1 规避风险的功能第14页
        2.3.2 价格发现功能第14-16页
        2.3.3 资源配置功能第16-17页
3. 中国利率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回顾第17-22页
    3.1 中国利率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第17-19页
        3.1.1 利率期货的早期探索与试点阶段第17页
        3.1.2 盲目发展阶段第17-18页
        3.1.3 清理整顿阶段第18-19页
    3.2 中国利率期货交易失败的原因分析第19-20页
    3.3 中国利率期货市场试点的教训及意义第20-22页
4. 利率期货发展的国际借鉴第22-30页
    4.1 国外利率期货推出的经济与金融环境第22-27页
        4.1.1 美国推出利率期货的经济与金融环境第22-25页
        4.1.2 日本推出利率期货的经济与金融环境第25-26页
        4.1.3 欧洲部分国家推出利率期货的经济与金融环境第26-27页
    4.2 美国利率期货制度环境与中国利率期货制度环境比较第27-30页
        4.2.1 利率期货产生背景的比较第27页
        4.2.2 利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系的比较第27-28页
        4.2.3 利率期货市场交易运行制度的比较第28页
        4.2.4 风险控制以及法律法规体系的比较第28-30页
5. 市场深化改革进程中重建利率期货市场的必要第30-36页
    5.1 规避利率风险的现实需求第30-32页
    5.2 提高中国债券现货市场的定价效率的需要第32-34页
        5.2.1 做空机制促进债券理性价格的形成第32-33页
        5.2.2 利率期货保证金交易方式以低成本完善债券价格形成机制第33-34页
        5.2.3 集中撮合竞价的交易方式提高债券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第34页
    5.3 完善中国金融市场的需要第34-36页
6. 重建利率期货市场的可行性第36-42页
    6.1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壮大为期货市场提供了现货市场基础第36-38页
    6.2 同业拆借市场快速发展为利率期货交易提供了流动性保障第38-40页
    6.3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为重建利率期货市场提供了制度条件第40-42页
7. 构建利率期货市场的政策建议第42-46页
    7.1 进一步改善中国的经济与金融环境第42-43页
        7.1.1 完善现货市场第42-43页
        7.1.2 继续加大利率市场化的步伐第43页
    7.2 完善利率期货的交易运行制度第43-44页
        7.2.1 完善利率期货交易合约第43页
        7.2.2 完善利率期货的结算制度第43-44页
        7.2.3 采用合理的交割方式第44页
    7.3 提高风险控制及监管水平第44-45页
    7.4 健全期货法律体系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0-51页
后记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区域化发展研究
下一篇:县域国税税收收入总量影响因素调查报告--以X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