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老君庙油田古近纪L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5页
   ·选题来源、依据、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1-13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3页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5-29页
   ·区域地质背景第15-19页
   ·构造特征第19-21页
   ·研究区勘探开发概况第21-29页
第三章 地层划分对比与层序地层第29-40页
   ·地层划分及对比第29-38页
     ·地层划分的思路及方法第31-33页
     ·地层划分、对比标志第33-36页
     ·地层对比方法第36-38页
   ·研究区层序级别及划分第38-40页
第四章 沉积体系类型及其特征第40-52页
   ·沉积相划分标志第40-46页
     ·颜色特征第40页
     ·岩石类型及特征第40-42页
     ·沉积构造第42-43页
     ·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第43页
     ·测井资料第43页
     ·储层物性特征与储层四性关系特征第43-46页
   ·沉积相特征第46-50页
     ·河流沉积体系第46-48页
     ·三角洲沉积体系第48-50页
   ·沉积相模式第50-52页
     ·河流沉积相模式第50页
     ·三角洲沉积模式第50-52页
第五章 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第52-83页
   ·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第52-67页
     ·L_5油层段沉积相特征第52-54页
     ·L_4油层段砂体展布特征第54-57页
     ·L3油层段沉积相特征第57-60页
     ·L_2油层段沉积相特征第60-64页
     ·L1油层段沉积相特征第64-67页
   ·砂体展布规律第67-83页
     ·L5油层段砂体展布特征第67-70页
     ·L4油层段砂体展布特征第70-72页
     ·L3油层段砂体展布特征第72-75页
     ·L2油层段砂体展布特征第75-80页
     ·L1油层段砂体展布特征第80-83页
第六章 油藏控制因素与有利相带评价第83-105页
   ·研究区已发现油藏的构造特征分析第83-85页
   ·研究区油气成藏类型分析第85-87页
     ·研究区沉积微相对各类油藏的控制作业第85-86页
     ·研究区主要油藏类型特征分析第86-87页
   ·含油区有利相带分析及评价第87-102页
     ·L_5油层组有利相带分析及评价第87-91页
     ·L_4油层组有利相带分析及评价第91-93页
     ·L_3油层组有利相带分析及评价第93-96页
     ·L_2油层组有利相带分析及评价第96-100页
     ·L_1油层组有利相带分析及评价第100-102页
   ·油藏控制因素分析第102-105页
     ·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第102页
     ·构造背景控制油气运移和富集第102-103页
     ·沉积相带控制储层的分布第103页
     ·成岩作用是影响油藏油气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第103-105页
结论与认识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3页
文章发表目录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图版第115-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渗储集体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藏分布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张—韩地区为例
下一篇:靖边气田马五段储层小幅度构造及水平井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