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中国兽医学论文--中兽医药物学论文

甘草酸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抗沙门氏菌感染的机理研究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缩略词表第17-2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1-47页
    1 甘草的研究进展第21-27页
        1.1 简介第21页
        1.2 活性成分第21-22页
            1.2.1 皂苷类第21-22页
            1.2.2 黄酮类第22页
            1.2.3 异黄酮类第22页
            1.2.4 香豆素类第22页
            1.2.5 其他化合物类第22页
        1.3 药理作用第22-27页
    2 甘草酸苷的研究进展第27-32页
        2.1 结构与分类第27页
        2.2 生物活性第27-31页
            2.2.1 免疫调节第28页
            2.2.2 抗病毒第28-29页
            2.2.3 抗菌、抗原虫第29-30页
            2.2.4 抗炎第30页
            2.2.5 抗哮喘和神经保护第30-31页
        2.3 药代动力学第31页
        2.4 副作用和安全性研究第31-32页
    3 沙门氏菌的简介第32-35页
        3.1 沙门氏菌的毒力岛第32-33页
        3.2 沙门氏菌感染与肠道免疫反应第33-35页
    4 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与功能第35-41页
        4.1 DC的来源和分类第35-38页
            4.1.1 cDCs第35-36页
            4.1.2 pDCs第36页
            4.1.3 LCs第36-37页
            4.1.4 moDCs第37-38页
        4.2 DC的成熟第38-39页
        4.3 TLR信号在DC成熟中的作用第39-41页
            4.3.1 TLRs信号对DC功能的调控作用第40页
            4.3.2 TLR介导的DC成熟信号通路第40-41页
    5 巨噬细胞的极化第41-46页
        5.1 巨噬细胞的来源和分类第41-42页
        5.2 巨噬细胞的极化类型第42页
        5.3 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第42-45页
        5.4 病原微生物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第45-46页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6-47页
第二章 甘草酸苷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沙门氏菌感染能力的影响第47-82页
    1 引言第47页
    2 实验材料第47-49页
        2.1 实验药物第47页
        2.2 实验动物第47-48页
        2.3 实验菌株第48页
        2.4 实验试剂第48页
        2.5 所用试剂的配制第48-49页
            2.5.1 PBS(0.1M)缓冲液第48页
            2.5.2 多聚甲醛(4%)固定液第48-49页
            2.5.3 生理盐水(0.9%)第49页
            2.5.4 戊二醛(2.5%)固定液第49页
        2.6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49页
    3 实验方法第49-58页
        3.1 沙门氏菌的培养与准备第49-50页
        3.2 体外抑菌实验第50-53页
            3.2.1 抑菌圈(琼脂扩散法)第50页
            3.2.2 生长曲线第50页
            3.2.3 毒力基因表达的检测第50-53页
        3.3 小鼠体内实验第53-57页
            3.3.1 实验分组第53页
            3.3.2 采样及预处理第53-54页
            3.3.3 石蜡包埋第54页
            3.3.4 HE染色第54-55页
            3.3.5 Tunel第55页
            3.3.6 肠道菌群分析第55-56页
            3.3.7 组织中ST的计数第56页
            3.3.8 细胞因子及sIgA分泌的检测第56页
            3.3.9 NO合成和caspase-1活性的检测第56页
            3.3.10 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检测第56-57页
        3.4 数据分析第57-5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58-78页
        4.1 GL对ST的体外抑菌效果第58-59页
            4.1.1 GL对ST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第58页
            4.1.2 GL对ST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8-59页
        4.2 GL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ST感染能力的影响第59-78页
            4.2.1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体重的影响第59-60页
            4.2.2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回肠组织结构的影响第60-61页
            4.2.3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盲肠和结肠组织结构的影响第61-63页
            4.2.4 GL对ST在小鼠肠道中定植和移位的影响第63-64页
            4.2.5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回肠粘膜sIgA分泌和NO合成的影响第64-65页
            4.2.6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回肠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第65-66页
            4.2.7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结肠细胞因子和NO产生的影响第66-67页
            4.2.8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第67-69页
            4.2.9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第69页
            4.2.10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脾脏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第69-70页
            4.2.11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肝脏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第70-73页
            4.2.12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肝脏中caspase-1活性的影响第73-74页
            4.2.13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肝脏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第74-75页
            4.2.14 GL对正常小鼠和ST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第75-78页
    5 讨论第78-81页
        5.1 GL在体外对ST的抑菌效果第78页
        5.2 GL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第78-79页
        5.3 GL对小鼠抗ST感染能力的影响第79-81页
    6 小结第81-82页
第三章 甘草酸苷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第82-102页
    1 引言第82页
    2 实验材料第82-85页
        2.1 实验药物第82页
        2.2 实验动物第82-83页
        2.3 实验试剂第83-84页
            2.3.1 细胞培养及功能检测第83页
            2.3.2 细胞因子表达及分泌检测第83页
            2.3.3 细胞表面分子检测第83页
            2.3.4 信号通路检测第83-84页
        2.4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84-85页
    3 实验方法第85-90页
        3.1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第85-86页
        3.2 细胞毒性检测第86页
            3.2.1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第86页
            3.2.2 LDH泄漏法检测细胞毒性第86页
        3.3 细胞内ACP活性检测第86页
        3.4 树突状细胞成熟相关的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第86-87页
        3.5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检测第87页
        3.6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检测第87页
        3.7 树突状细胞TLR受体及MyD88和TRIF表达的检测第87-88页
        3.8 树突状细胞成熟相关信号通路的检测第88-89页
        3.9 信号阻断实验第89页
        3.10 数据分析第89-9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90-98页
        4.1 GL对小鼠BMDCs的安全性第90页
        4.2 GL对小鼠BMDCs细胞内ACP活性的影响第90-91页
        4.3 GL对BMDCs成熟相关表面标志分子表达的影响第91-93页
        4.4 GL对BMDCs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3-94页
        4.5 GL对BMDCs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第94页
        4.6 GL对BMDCs TLR受体及MyD88和TRIF表达的影响第94-96页
        4.7 GL对BMDCs中MAPKs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第96-97页
        4.8 信号阻断对GL诱导的IL-12p70和IL-6分泌的影响第97-98页
    5 讨论第98-101页
    6 小结第101-102页
第四章 甘草酸苷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第102-128页
    1 引言第102页
    2 实验材料第102-103页
        2.1 实验药物第102页
        2.2 实验动物第102页
        2.3 实验试剂第102-103页
        2.4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103页
    3 实验方法第103-109页
        3.1 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第103-104页
        3.2 细胞毒性检测第104-105页
            3.2.1 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第104页
            3.2.2 LDH泄漏法检测细胞毒性第104-105页
        3.3 BMDM极化相关的检测第105-108页
            3.3.1 BMDM活化状态的检测第105页
            3.3.2 细胞形态的观察第105页
            3.3.3 巨噬细胞极化表面标志物的检测第105页
            3.3.4 巨噬细胞极化标志基因表达的检测第105-106页
            3.3.5 BMDM细胞因子分泌的检测第106页
            3.3.6 iNOS蛋白表达和NO合成的检测第106-107页
            3.3.7 BMDM吞噬功能的检测第107页
            3.3.8 BMDM杀菌能力的检测第107页
            3.3.9 巨噬细胞极化相关信号分子活化的检测第107页
            3.3.10 信号阻断实验第107-108页
        3.4 影响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检测第108-109页
            3.4.1 巨噬细胞极化标志分子基因表达的检测第108页
            3.4.2 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检测第108-109页
            3.4.3 M2型巨噬细胞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检测第109页
        3.5 数据处理第109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09-124页
        4.1 GL对小鼠BMDMs的安全性第109-110页
        4.2 GL对小鼠BMDMs的激活第110-111页
        4.3 GL对小鼠BMDMs极化的影响第111-120页
            4.3.1 GL对小鼠BMDMs细胞形态的影响第112页
            4.3.2 GL对BMDM M1和M2特征分子表达的影响第112-115页
            4.3.3 GL对BMDMs中NO合成的影响第115-116页
            4.3.4 GL对BMDM吞噬、杀菌能力的影响第116-117页
            4.3.5 GL对BMDMs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第117-119页
            4.3.6 信号阻断对GL诱导的NO和IL-6产生的影响第119页
            4.3.7 ERK信号通路对GL诱导的IL-10和TGF-β基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第119-120页
        4.4 GL对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第120-124页
            4.4.1 GL对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特征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21-122页
            4.4.2 GL对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表达M1型特征分子的影响第122-123页
            4.4.3 GL对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信号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23-124页
    5 讨论第124-127页
    6 小结第127-128页
第五章 甘草酸苷对鸡HD11巨噬细胞系免疫功能的影响第128-140页
    1 引言第128页
    2 实验材料第128-129页
        2.1 实验药物第128页
        2.2 实验细胞第128页
        2.3 实验试剂第128页
        2.4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128-129页
    3 实验方法第129-131页
        3.1 细胞培养第129页
        3.2 细胞毒性检测第129页
        3.3 吞噬功能的检测第129页
        3.4 清除沙门氏菌能力的检测第129-130页
        3.5 HD11活化相关分子基因表达的检测第130-131页
        3.6 H_2O_2产生的检测第131页
        3.7 NO合成的检测第131页
        3.8 数据分析第13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31-137页
        4.1 GL对鸡HD11细胞的安全性第131-132页
        4.2 GL对鸡HD11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第132-133页
        4.3 GL对鸡HD11细胞表面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33-135页
        4.4 GL对鸡HD11细胞清除沙门氏菌能力的影响第135页
        4.5 GL对鸡HD11细胞产生NO和H_2O_2的影响第135-136页
        4.6 GL对鸡HD11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第136-137页
    5 讨论第137-139页
    6 小结第139-140页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63页
致谢第163-164页
个人简介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T图像的常规和频谱纹理分析特征在肝细胞癌的预后和治疗决策中的研究
下一篇:农业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对氮磷盈亏平衡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