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46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Target和信号探针的比例为N:N的检测方法 | 第12-18页 |
1.3 Target和信号探针的比例为1:N的检测方法 | 第18-29页 |
1.4 Target和信号探针的比例为1:N~2的检测方法 | 第29-35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6页 |
2 基于四态-双向纳米金比色法检测尿样中端粒酶的活性 | 第46-63页 |
2.1 引言 | 第46-47页 |
2.2 实验思路 | 第47-48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2.5 小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3 基于链置换级联反应的比色方法检测SNP | 第63-84页 |
3.1 引言 | 第63-64页 |
3.2 实验思路 | 第64-65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65-6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8-76页 |
3.5 小结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4 基于切刻酶辅助的扩增反应同时检测样本中的端粒酶和miRNA | 第84-101页 |
4.1 引言 | 第84-85页 |
4.2 实验思路 | 第85-86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86-90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0-97页 |
4.5 小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5 二次循环扩增法检测乳腺癌病人组织中的miRNA | 第101-123页 |
5.1 引言 | 第101-102页 |
5.2 实验思路 | 第102-103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103-105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7页 |
5.5 小结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目录 | 第127-129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 | 第129-130页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