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评价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6-14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6-7页 | 
| 1.2 研究区概况 | 第7-11页 | 
| 1.2.1 区域地质条件 | 第7页 | 
| 1.2.2 储层特征 | 第7-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1 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特征及物性评价 | 第11页 | 
| 1.3.2 核磁共振测井孔喉结构评价 | 第11-13页 |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第2章 致密油储层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特征 | 第14-17页 | 
| 2.1 核磁共振实验T2谱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 2.2 致密油储层的流体分布和微观润湿特征 | 第15-17页 | 
| 第3章 致密油储层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评价方法 | 第17-22页 | 
| 3.1 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表征模型 | 第17-18页 | 
| 3.2 致密油储层孔隙度表征 | 第18-20页 | 
| 3.3 孔隙度表征截止值起算依据 | 第20-22页 | 
| 第4章 致密油储层核磁共振测井孔隙结构评价 | 第22-29页 | 
| 4.1 孔隙结构评价方法 | 第22-27页 | 
| 4.1.1 核磁共振波谱油水分离 | 第22-24页 | 
| 4.1.2 油水表面弛豫率计算 | 第24-25页 | 
| 4.1.3 核磁共振T2谱与孔喉半径谱转换 | 第25-26页 | 
| 4.1.4 应用实例 | 第26-27页 | 
| 4.2 渗透率计算 | 第27-29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