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偏振散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10-12页 |
1.2.1 基础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应用研究 | 第11-12页 |
1.3 光吸收效应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2-14页 |
1.3.1 光的吸收作用 | 第13-14页 |
1.3.2 生物组织中的吸收体与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Monte Carlo模拟和组织光学模型 | 第14-17页 |
1.4.1 各向同性模型 | 第15-16页 |
1.4.2 各向异性模型 | 第16-17页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偏振光学基础理论和矩阵分解方法 | 第18-34页 |
2.1 偏振的表征 | 第18-23页 |
2.1.1 Jones向量和Jones矩阵表示方法 | 第18-20页 |
2.1.2 Stokes向量和穆勒矩阵表示方法 | 第20-23页 |
2.2 单粒子偏振散射理论 | 第23-30页 |
2.2.1 球状粒子的单次散射 | 第23-27页 |
2.2.2 无限长圆柱状粒子的单次散射 | 第27-30页 |
2.3 穆勒矩阵极化分解方法 | 第30-34页 |
2.3.1 非退偏穆勒矩阵的分解 | 第30-31页 |
2.3.2 退偏穆勒矩阵的分解 | 第31-34页 |
第3章 线偏振穆勒矩阵分解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34-51页 |
3.1 线偏振穆勒矩阵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3.2 模型、仿体和实验装置介绍 | 第36-41页 |
3.2.1 模型的介绍 | 第36-37页 |
3.2.2 仿体的介绍 | 第37-39页 |
3.2.3 实验装置介绍 | 第39-41页 |
3.3 线偏振与全偏振穆勒矩阵分解方法的对照和误差分析 | 第41-50页 |
3.3.1 各向同性模型 | 第41-45页 |
3.3.2 各向异性模型 | 第45-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光吸收效应的矩阵分解分析 | 第51-67页 |
4.1 光吸收效应的模拟 | 第51-53页 |
4.1.1 传播介质中光吸收的模拟 | 第51-52页 |
4.1.2 散射体中光吸收的模拟 | 第52-53页 |
4.2 传播吸收效应的模拟和实验结果的穆勒矩阵分解研究 | 第53-62页 |
4.2.1 纯球模型中的传播吸收效应 | 第53-54页 |
4.2.2 纯柱模型中的传播吸收效应 | 第54-57页 |
4.2.3 双折射模型中的传播吸收效应 | 第57-58页 |
4.2.4 不同各向异性的球柱双折射模型中的传播吸收效应 | 第58-60页 |
4.2.5 传播吸收效应对分解参量的影响分析 | 第60-62页 |
4.3 散射吸收效应的模拟和实验结果的穆勒矩阵分解研究 | 第62-66页 |
4.3.1 纯球模型中的散射吸收效应 | 第62-63页 |
4.3.2 纯柱模型中的散射吸收效应 | 第63-64页 |
4.3.3 球 -双折射、柱 -双折射模型中的散射吸收效应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5.1 论文工作的总结 | 第67-69页 |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