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4页 |
1.1 国内外生产状况 | 第8页 |
1.2 过硼酸钠的种类、性质与用途 | 第8-9页 |
1.3 过硼酸钠的生产方法 | 第9-12页 |
1.3.1 硼酸法 | 第9页 |
1.3.2 硼砂法 | 第9-10页 |
1.3.3 电解法 | 第10-12页 |
1.4 反应结晶 | 第12页 |
1.5 过硼酸钠结晶过程研究的现状 | 第12页 |
1.6 本文工作 | 第12-14页 |
2 过硼酸钠结晶介稳区测定 | 第14-27页 |
2.1 介稳区原理概述 | 第14-18页 |
2.1.1 溶解度与超溶解 | 第15页 |
2.1.2 溶解度模型的关联 | 第15-17页 |
2.1.3 溶解度及超溶解度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8页 |
2.2.2 实验装置 | 第18-19页 |
2.2.3 溶解度测定 | 第19页 |
2.2.4 介稳区的测定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6页 |
2.3.1 过硼酸钠的溶解度及关联 | 第20-21页 |
2.3.2 添加剂对过硼酸钠溶解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3 操作条件对过硼酸钠的超溶解度的影响 | 第22-25页 |
2.3.4 过硼酸钠的介稳区 | 第25-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3 过硼酸钠结晶动力学研究 | 第27-48页 |
3.1 结晶动力学概述 | 第27-34页 |
3.1.1 成核过程 | 第27-29页 |
3.1.2 晶体生长 | 第29-30页 |
3.1.3 晶体生长动力学 | 第30页 |
3.1.4 晶体生长机理 | 第30-33页 |
3.1.5 结晶动力学测试方法 | 第33-34页 |
3.2 过硼酸钠晶体初级成核及晶体生长机理 | 第34-40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4-3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3.2.3 溶解度测量实验 | 第35-36页 |
3.2.4 诱导期测量装置及实验方法 | 第36页 |
3.2.5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3.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46页 |
3.3.1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3.3.2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3.3.3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3.3.4 实验数据的测定 | 第41-42页 |
3.3.5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3.4 小结 | 第46-48页 |
4 过硼酸钠制备工艺优化 | 第48-60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8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4.2.1 六偏磷酸钠对过硼酸钠晶体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4.2.2 聚丙烯酸钠对过硼酸钠晶体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4.2.3 六偏磷酸钠和聚丙烯酸钠共同作用对过硼酸钠晶体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4 对比国内商品 | 第56-57页 |
4.3 过硼酸钠性能测试 | 第57-59页 |
4.3.1 活性氧含量的测定 | 第57-58页 |
4.3.2 堆积密度的测定 | 第58页 |
4.3.3 稳定性的测定 | 第58-59页 |
4.3.4 pH值的测定 | 第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6 展望 | 第61-62页 |
7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9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页 |